任何评估都需要具体的评估指标来体现,配送中心各主要环节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涉及:进出货作业绩效评价指标、储存作业绩效评价指标、盘点作业绩效评价指标、拣选作业绩效评价指标和配送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进出货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对进出货作业的评价指标可从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指标,进出货工作的质量指标及作业设施设备的利用指标三个层面进行考虑。
1.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指标
2.进出货工作的质量指标
3.作业设施设备的利用指标
作业设施设备的利用指标表现在站台利用率、站台高峰率和装卸搬运设备利用率上。
(1)站台利用率
配送中心的仓库与配送运输车辆之间的衔接部分称为站台(platform)。站台的数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进出货工作的效率。对站台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站台利用率。
(2)站台高峰率
(3)装卸搬运设备利用率
(二)储存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储存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妥善保存货物,并对在库物品检核,科学利用仓库空间,提高储存空间利用率。对储存作业的评价可从储存效率指标、储存质量指标和储存消耗指标三个层面展开。
1.储存效率指标
储存效率指标包括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空间利用率、单位面积保管量和库存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1)仓库面积利用率
仓库面积利用率是指在一定的点上,存货占用的场地面积与仓库可利用面积的比率。它主要是评价储存区通道及储位布局的合理性,合理的储存区域布局应该充分考虑作业设备的空间需求和选择恰当的设施布局方式,以尽量提高仓库面积利用率。
(2)仓库空间利用率
(3)单位面积保管量
(4)库存周转率
2.储存质量指标
储存质量指标包括缺货率和呆废货品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1)缺货率
缺货率是用于衡量缺货程度及其影响的指标。
(2)呆废货品率
3.储存消耗指标
储存消耗指标主要用库存管理费率来表现,它是衡量配送中心每单位存货的管理费用指标。一般储存管理费用包括仓库租金、仓库管理费用、保险费、损耗费以及货品淘汰费用等。
(三)盘点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在配送中心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入库和出库作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实际库存数量与理论库存数量不相符。为了有效地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进行清点工作,即盘点作业。通过盘点工作搞清楚库存物品的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的差别程度,寻找出现差错的原因,及时进行盘点结果处理。评价盘点作业的常用指标为盘点数量误差、盘点数量误差率、盘点品项误差率和批量每件盘差商品的金额。
(四)拣选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每张客户订单都至少包含一项以上的商品,而将这些不同种类数量的商品从配送中心取出集中在一起,即称为拣货作业。由于拣货作业多数依托人工配合简单机械化设备进行作业,因而它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作业。在拣货作业过程中,拣货的时程及拣货策略是影响出货时间长短的最主要因素,而拣货的准确度则是影响出货质量的重要因素。拣货作业是配送中心最复杂最费时间的作业,其耗费成本也较大。因此,对拣货作业环节的评价非常重要。
对拣货作业的评价可分成拣货人员作业效率指标、拣货数量指标、拣货质量指标和拣货成本指标四个层面来进行。
1.拣货人员作业效率指标
拣货人员作业效率指标主要包括人均每小时拣货品项数和批量拣货时间
2.拣货数量指标
拣货数量常用指标为单位时间处理订单数、单位时间拣取品项数和单位时间拣取体积数来评价
3.拣货质量指标
拣货质量指标主要体现为拣误率
4.拣货成本指标
拣货成本指标包括每订单投入的拣货成本、单位商品投入的拣货成本和单位体积投入的拣货成本
(五)配送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配送是从配送中心将货物送达客户处的活动。有效率的配送作业需要适量的配送人员、适合的配送车辆以及每趟车最佳的配送路线来配合才能达到。因此,对配送作业绩效的评价可从人员负担指标、车辆负荷指标、配送时间效率指标、配送成本指标和配送服务质量指标五个层面进行评价。
1.人员负担指标
对配送作业的人员负担进行评价,有利于评估配送人员的工作分摊及其作业贡献度,以衡量配送人员的能力负荷与作业绩效,同时有利于判断是否应增添或删减配送人员数量。其评价指标包括平均每人的配送量、平均每人的配送距离、平均每人的配送重量和平均每人的配送车次
2.车辆负荷指标
对配送车辆的产能负荷进行评估,有利于判断是否应增减配送车辆数。其主要指标包括平均每车次配送吨公里数、平均每台车配送重量和空车率。
3.配送时间效率指标
配送时间效率可用配送平均速度和单位时间生产力两项指标来评价。
4.配送成本指标
配送成本指标主要用于考核分析配送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它主要包括每吨重配送成本、每容积货物配送成本、每车次配送成本和每公里配送成本
5.配送服务质量指标
配送服务质量指标可用配送延迟率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