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说法:我国是世界瓦楞纸箱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在目前,我对此表示赞同。的确,美国、日本及欧洲既是世界瓦楞纸箱生产大国,又是强国。中国瓦楞纸箱的强国之路:既要借鉴美、日、欧瓦楞强国之路的模式,又要创造中国特色的瓦楞强国之路模式。两种模式的结合,就是中国瓦楞强国之路。中国瓦楞纸箱的远大目标,由世界瓦楞大国走向强国。为此,我们要研究我国瓦楞与美、日、欧瓦楞之间的比较差距。
瓦楞强国之路路漫漫
美国、日本及欧洲工业化强国之路,长达半个世纪,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过程。在工业化道路上,也曾出现过曲折、动荡,而后进行调整,使之不断完善,逐步走向成熟,成为瓦楞强国。我国瓦楞纸箱的历史,才二十多年,而且长期由单机手工作业及单面机半机械化生产,最近几年才全面使用瓦楞纸箱生产线进行机械化生产,是我国瓦楞纸箱工业化的初期。所以,我国为世界瓦楞大国之说,主要是生产瓦楞纸箱的产量,位局世界第二(美国第一、日本第三)。从瓦楞纸箱体系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同美、日、欧比较起来,差距就大了。当然,大国同强国比较,做大国相对容易,成强国则很难。就像我国的纸箱厂,要把厂搞大,只要是资金,有了资金就有(国冰的、进口的)高级设备,有了高级的设备,也有中国的大市场,但要把大厂变为强厂,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中国,有的大纸箱厂,几个亿投下去,好大气派,也曾出现不但强不了,而且垮台了。
美、日、欧在瓦楞工业化道路上,用了半个多世纪,造就了瓦楞强国;我国目前的瓦楞纸箱生产,虽然开始进入工业化,现在用不着像美、日、欧实现强国的漫长时间,但也不是三、五年就能赶上强国,少不了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登上强国宝座。急噪、欲速则不达,怠慢、更是路漫漫。
成熟稳健与幼稚盲目
在瓦楞大国与瓦楞强国比较中,我认识到:美、日、欧瓦楞强国,相当稳健成熟,而我们瓦楞大国,比较幼稚盲目。
1. gdp增长与纸箱增长
美国gdp增长和纸箱工业增大,上下增减幅度很小,是平稳发展。比如美国gdp增长1%,瓦楞增长1.2%~1.3%。1998年前十年,纸箱平均增长2.7%,199年下降0.5%、2000年又增长1.1%、2001年增长0.7%、2002年增长0.4%。欧洲纸箱市场更加风平浪静,平均增长稳定在2%~3%。
说到我国gdp,从1995年以来,一直持续高速发展,平均增长8%~9%,而同期的中国瓦楞纸箱,年均增长18%~20%,这是超高速。年年大幅度超gdp发展,造成大家争着办厂、忙着上线,纸箱厂越办越多,生产线越上越多,年年过剩、年年膨胀、三、五年下来,大家感到头痛了。整个市场供大于求,是3比1,开工不足,平均开机率在35%、利润大副下降,在一些经济及纸箱发达地区,纸箱生产企业竟出现零利润。
2. 瓦楞生产线的增长
美国瓦楞生产线有增有减,从1982年760条线到2002年660条线,二十年减少100条线,而其中1998年558条线,2002年660条线,四年时间增加102条线,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有多有少、有上有下的调整。然而,我国瓦楞生产线是火箭式上升。1995年开始推广生产线,到2003年就达到3000条线,当年湖北京山轻机供应市场的生产线265条线,再加其他厂估算135条线,一年增长400条线, 2004年我国的瓦楞生产线甚至已经冲到3500~4000条。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生产线总量是美国、日本及欧洲总量的3倍以上。对于着种表面繁华的行业景象,行家“一语到破天机”:中国瓦楞生产线档次比美日欧低得多,按中国市场的实际需要,目前生产线多余2/3!
3. 纸板与纸箱的分工
美国瓦楞纸箱生产厂家,1997年共有1475家,其中854家生产纸板,占57.9%,621家加工纸箱,占42.1%。2002年共有1500家,其中生产纸板633家,占42%,加工纸箱867家,占58%,从这些数据里,可以看出美国生产纸板与加工纸箱分工情况:1997年和2002年纸板厂家的比例略高略低,有减有增。另外,欧洲纸箱生产厂家,1997年共有1291家,其中生产纸板厂449家,占70%上下,提供纸板给纸箱厂占30%左右。这样分工非常合理,各得其所。
现在,我国经济及纸箱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集中制板、分散纸箱”的分工,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但是生产纸板的大厂少,加工纸箱的小厂太多,是1/15~20的比例。浙江温州市有30多家配有40多条生产线大厂,加工纸箱的小厂却有1000多家,比例高达1/30!这种比例怎么造成的呢?生产线厂家过多,为了让生产线“吃饱”(实际永远吃不饱)都在争夺小厂,拼命供应纸板给小厂,这样小纸箱厂无孔不入,小厂越办越多,越办越小,只要几万元几个人就可办一个纸箱厂,生产线厂里的人纷纷出去办厂当老板。生产线厂家自做纸箱越做越少,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出现零利润。把整个市场搞乱,形成恶性循环。
4. 前道纸板与后道纸箱
美、日、欧生产瓦楞纸板的前道与加工纸箱的后道,设备配套齐全、功能专机、品种多样、前道与后道水平一致。由于制造业越来越重视纸箱的外观,因此后加工装备非常讲究,纸箱后道厂家开发各种新工艺,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加拿大,共有129家纸箱厂,生产线45条、其后道加工纸箱的63家,后道的加工设备有900多台,加工纸箱配套非常齐全。
而我国纸箱后道加工的小厂,多如牛毛,装备五花八门,好设备不多,大部分是低档次印刷开槽机和钉箱机,而且不少是二手设备。加工纸箱粗制烂造,做一天挣点钱,关厂也无所谓,小厂开开关关,已是家常便饭。
5.纸板微型化与轻量化
世界纸箱技术越来越先进,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微瓦楞纸箱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纸箱定量小到500~510平方米。瓦楞结构多样化,常用的a、b、c、d瓦楞,在e微型瓦楞的基础上,又发展了f、g、n微型瓦楞,纸箱微型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瓦楞纸箱的轻量化。美国单面三层瓦楞纸箱占89.4%、双面五层瓦楞纸箱占9.5%,七层瓦楞纸箱占1.1%。日本三层瓦楞纸箱占84%,单面三层瓦楞纸箱占15%,七层瓦楞纸箱占5%,用纸的低克重才开始推广。中国同美、日、欧、纸箱轻量化比较,我们的纸箱是重量化。这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不改变,总有一天要受到惩罚。
6.瓦楞纸箱要拓宽市场
美国为了保持纸箱制造业的平稳发展,从加拿大及墨西哥进口大量原纸,经加工纸箱后,又大量出口到加拿大和墨西哥。日本60%的瓦楞纸板用于加工纸箱,其余40%的瓦楞纸板用于制造其他产品。
我国瓦楞纸板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生产的瓦楞纸板唯一加工纸箱,既不出口,又不开发市场新的产品,没有新的活路。这是我国瓦楞纸板单一化造成的被动局面,在这点上我们应该承认脑子没有老外活。如果我们的纸箱格局不改变,还是就纸箱做纸箱,那就永远只是井底之蛙,闭塞了强国之路。
科学发展及完善体系
1. 纸箱制造业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瓦楞强国的经验和世界瓦楞大国的教训,雄辩地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纸箱制造业,必须同所在国家和地区的gdp同步发展,水涨水高,按gdp的标准,上下略有波动是正常良性循环,这方面世界瓦楞国表现很成熟,而我们作为世界瓦楞大国显得很幼稚。
美国的制造业值得我们关注,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大批产品制造外包给中国,如玩具、鞋子、服装、家电、手机、计算机等由我国加工出口美国,于是中国成为美国的“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中国经济,受到美国制造业的制约,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纸箱制造业。同样美国又把高科技、软件转移给印度,这样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解决几十万人就业,年创收120多亿美元。但是美国的纸箱制造业,自己干,从国外进口大量原纸,加工纸箱后又大量出口国外,使美国纸箱发展长期保持平衡,这是纸箱强国的成熟老手,也就是科学发展。
2.我们是消费大国,但不是发达国家。
中国的钢材、化肥、电视机、电冰箱、手机、个人电脑、大米小麦等消费,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美国gdp占世界gdp 35.5%, 我国的gdp占世界gdp10.9%。所以美国的经济常常影响世界经济,也牵制着我们中国的经济。湖北京山轻机在2003年销售瓦楞生产线265条,号称世界销量第一。美国2003年生产线660条。我国同年纸箱生产线3000条,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生产线总和的几倍,一年增加的生产线,也超过日本生产线,总数这说明什么?生产线的数量过多,不能表示我们纸箱机械能力的强大,相反是严重浪费,暴露我们盲目行为,不是科学发展。
3.纸箱制造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们的弊端,在计划经济时期,一统就死,转为市场经济,一放就乱,而且一直在乱中发展,反映我们对纸箱体系,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缺乏行业的科学管理。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如果没有现代的科学管理,无限制的发展,必然造成纸箱体系的破坏。这几年市场竞争,失去理智,造成行业自相残死,是对纸箱的破坏,企业大刮信用破产风,也是对纸箱体系的破坏,要知道,破坏容易、建设难。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完善纸箱体系。
信息来源:全球瓦楞纸箱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