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5020万吨的pg-cg(聚合物级和化学级)丙烯,其中的大部分作为蒸汽裂解装置生产乙烯的副产品。丙烯中约有70%来自蒸汽裂解装置,28%来自炼厂的催化裂化装置,另有2%是由丙烷脱氧或歧化(metathesis)而来。在今后15年,全世界由蒸汽裂解装置产生并供应石化工业的pg-cg丙烯的年增长速度预期平均为4.2%。
报告说,世界每年内炼厂产生的rg(炼厂级)丙烯约为3120万吨,其中的大部分来自催化裂化装置,作为汽油和馏分油生产的副产品。这些丙烯的一半以上已经很好的用于石化工业生产,其余部分用作炼厂的其它工艺原料,如烷基化、叠和汽油或lpg/丙烷调合。预计今后15年,全世界来自fcc装置的并供应石化工业的rg丙烯年增长预期平均为5%。
cmai的这份研究报告还指出,2000年世界三大pg-cg丙烯产地为西欧、北美和东北亚。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较多的人口和成熟的经济以及相对较大的蒸汽裂解装置和炼厂的生产基础。尽管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2000年是相对较小的丙烯生产地区,但这一地区的产量将快速增长。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石化生产对丙烯的需求增长速度比乙烯快。因此,为满足新的乙烯需求的新的蒸汽裂解装置的建设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丙烯需求,这样就需要从其他来源获得丙烯,尤其是在2005-2015年期间,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未来更多的重点将集中在从炼厂fcc装置回收丙烯方面,包括在催化裂化中加入具有使丙烯产率加倍潜能的zsm-5催化剂助剂和采用更新的技术如dcc(深度催化裂解)。歧化或其他可选择的烯烃裂解技术(moi,superflex,propylur等)有可能使丙烯产率增至四倍。而且,其他“特意”丙烯技术可能更具经济可行性,包括丙烷脱氢和甲醇制烯烃。
cmai预计,由于能源价格波动和供需平衡的变化,世界丙烯价格继续呈现循环性上下波动的特点。预计2001-2002年供需平衡相对宽松(导致价格呈下降趋势),2004-2006年相对吃紧(导致价格呈向上趋势)。在2006年之后,这一循环特征将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