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我国现代社交礼仪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025/5/22 3:16:57发布42次查看发布人:taojiyun
礼仪在本质上是一种规定,用以约束人们的言辞、行为等。鉴于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深,我们不能不认为这种社会规范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伦理道德的烙印。诚然,这种规范为我们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这种规范约束了人的个性,制约了人格的平等,不利于现代人的健康发展以及对民主、自由的追求等。因此,面对古代礼仪,我们应本着一分为二的态度,本着吸取精华、剔去糟粕的精神,有批判地继承。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中国从此国门洞开,不得不接受屈辱的条约,对外交往也空前地增多,因此国外的一些社交礼仪、风俗习惯也进入了中国。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洋务买办,他们起着连接清政府、地主富豪等与外国政府、商人之间的桥梁的作用。因此,有人说,封建礼仪加上西方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形成了独特的“大杂烩”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礼仪。但笔者认为,当时中国民间主体礼仪仍未发生改变,依然继承了几千年来的以儒家道德思想为特征的封建礼仪,国外的一些礼仪习俗只是在上层社会流传。
清末新政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是我国现代社交礼仪的形成时期。清末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与国外的接触较为全面,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国外社交礼仪的引入起了很大作用。1911年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与外国的接触更为频繁,国外民间人士来华也日渐增多。与此同时,中国出外人员也大为增加。这些交往无疑对认识、吸收国外现代社交礼仪是不无裨益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是我国现代社交礼仪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确立,标志着中国的礼学与礼仪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人民当家作主,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式互助关系代替了对抗关系。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优良的民族传统、良好的礼仪风俗被作为“封、资、修”被扫进垃圾堆,个人崇拜盛行,人与人之间猜忌严重,但是改革开放的大潮又使礼仪获得新生,现代社交礼仪有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中外交流日益向纵深处发展,加之现代通讯工具的日新月异,“远在天涯,近在咫尺”,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更为方便、快捷,所有这些交流极大地加快了我国现代社交礼仪的发展。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