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为系统推进水污染管理,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些重点工程,有效提高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率,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各地污水处理能力不均衡,污水管网建设、运行环节较弱,污水收集效率低,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处理不规范,需补充短板弱环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关于如何补充短板的强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言人指出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重要环节。
一是补充污水处理能力短板,加强能力建设,解决布局不平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在统一考虑城市布局和处理需求的基础上,加快处理设施建设。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地区城市为重点,对集中处理设施的全权复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污水资源生态供应、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作为水资源的有益补充。
二是补充收集管网短板,提高收集效率,解决管网空白区域和旧管网更新问题。强调植物网络整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收集污水毛细管。大力推进污染分流、管网改造和混合改造,减少污水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提高集中收集效率。鼓励南方降水量大的地区,采用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等多种手段推进雨水合流管网改造,降低雨水洪水等天气下溢流污染频率,缓解城市内涝。
三是补充资源化处理的不足,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解决实际处理过程中的污泥外输问题,根据土地条件选择处理技术路线,限制污泥填埋,逐步缩小规模。土地利用有限的大中城市推广污泥焚烧。
第四,补充基础数据平台的短板,推进信息系统建设,解决管网底数不清、运行不清等问题。各地开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调研,依法有序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
其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密切承担地方主要责任,发挥政府和市场手段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体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