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价格暴涨以及电力紧张,已极大地制约了国内工程塑料业的健康发展。上周在浙江桐乡召开的`玻纤增强热塑性材料高性能化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加强与玻纤等相关行业的沟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应是工程塑料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恺表示,随着国内电子电气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塑料的应用增长十分迅猛。但由于国内工程塑料企业多以改性为主,因此当前原料价格的暴涨对该行业影响巨大。此外,今年电力的紧张对塑料加工行业的打击之大,也超过了预期,在用电最紧张的浙江省,很多地方只能采用`做三歇四`的方式,而下游产品价格滞后上涨使得工程塑料改性企业经营雪上加霜。对此,郑恺指出,国内工程塑料业要生存下去,必须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而这离不开与玻纤等相关行业的沟通与合作。
玻纤是工程塑料最重要的增强材料,尽管近年来其需求增长速度每年都在30%以上,但以往用于工程塑料改性的国产玻纤品种单一,且档次不高,用于生产高质量改性塑料的玻纤大都依赖进口。对此,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张福祥认为,国内玻纤行业水平不低,现在用池窑法生产的玻纤质量过关,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地位,预计今年国内玻纤总产量将超过60万吨,而其中将有近40万吨用于出口。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国内玻纤和工程塑料行业沟通不多,在提高玻纤与塑料结合力、混合均匀性以及提高在塑料中的玻纤含量和保留长度等方面研究不足,从而影响了玻纤在工程塑料中的应用,将一部分市场拱手让给国外企业。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目前无论是工程塑料还是玻纤行业都面临着原料、成本、技术、服务等的激烈竞争,一味地拼价格不利于两行业的长远发展,加强对玻纤改性工程塑料的研究、提高工程塑料的性能和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对整个工程塑料行业的发展将十分有益。(文/孙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