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彩色印品的色彩处理得很差,不能还原原稿色调,经常看到为了使画面在视觉上色彩鲜艳而不顾色彩间的协调关系,统统一律调整得很纯、很重、很绝。这样制作,虽然效果艳了,但整个画面却显得色彩零乱、无层次。这是目前多数操作人员只是单看电脑屏幕上的色彩,仅凭主观随意性调整造成的,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1)做好规范化、数据化色彩管理,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在本单位的制版和印刷设备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行业标准,通过生产探索,合理制订出照排、出片(ctp版)、晒版、打样、印刷、材料的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并使之能衔接和稳定地完成图像的批量高保真复制。
●采用标准灰梯尺、色标、密度计和原稿进行色彩还原测试,建立一组灰平衡参数集,以保证原稿中的灰色、复色能准确还原。
●在输入灰平衡基础上建立颜色校正的准校色量,达到r、y、g、c、b、m六色相的还原,以保证原稿色彩的真正还原。做好上述工作后,扫描分色时,只要运用正确的黑、白场设定,就能还原好原稿色调,不必或很少需要再进行后处理,而用photoshop软件工具调整,只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原稿的一些缺陷修补或运用特技创意及印刷适性进行调整。
2) 要走出目前图像扫描分色作业的误区。把高档专业扫描仪当作简单的输入设备,其强大的专业调整功能都没有用或运用得不好,而把黑白场定标,层次调整,颜色校正,清晰度强调全都图方便地采用photoshop软件工具调整,经常是每次调节的参数不统一,会造成质量不稳定。我们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对高档扫描仪、高端电分机扫描的图片,只能修补、裁切或作些特技艺术化处理,不能调整图片层次、颜色和清晰度,也不作放大,这是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保证。
3)对于原稿太差的图像,可安排资深调图员修补,有必要时,要根据印刷适性,与客户沟通后,有选择的适当拉大反差、锐化或羽化是有一定效果的。
4)处理原稿局部色彩饱和度不足等缺陷的四项原则:
●加色和减色不能过量。一是基本色加色不能过大,要保持基本色中的层次,不能因加色过量而造成层次并级;二是相反色校色量不能过大,要保持色彩中的明暗、光影变化关系,能因相反色校过量而造成色彩简单化,不能保留图像原有的阶调。
●保持色彩的色量与光量等级关系。对某一色彩进行调整时,不能使亮调部分的色量超过中调部位的色量,不能把中调部分的色量超过暗调部分的色量,要保持色量与光量等级的明暗、深浅关系。
●掌握色彩的空间距离变化规律。调整某一色彩时,要掌握色彩表现空间距离时的变化规律,从审美角度去考虑处理景深、全面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褚多关系。
●掌握色彩冷暖变化规律。进行色彩调整时,要注意围绕物象受光面中有高光、亮面、中调面、暗面等四部分协调进行。 来源:《印刷世界》
作者:黄 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