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费用的内容
流通加工制造费用,是指生产加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加工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流通加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生产加工单位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和修理费,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租赁费、机器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实验检验费、季节性停工和机器设备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在构成流通加工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项目中,制造费用属于综合性费用,明细项目比较多,除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和修理费外,制造费用的大部分为一般费用。尽管有些制造费用和加工产品产量的变动有关,但制造费用多为固定费用,不能按照业务量制定定额,只能按会计期间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控制制造费用总额。
(2)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是通过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来归集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照加工生产单位开设,并按费用明细账项目设专栏组织计算。流通加工制造费用的格式可以参考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一般格式。
由于流通加工环节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占成本比例较大,其费用归集尤其重要。下面简述折旧费用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项目的归集方法。
①折旧费用的归集
折旧费用和修理费从其与加工生产工艺过程的关系看,属于基本费用,为了简化核算,通常视同组织和管理加工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折旧费用是通过编制“折旧费用计算汇总表”,计算出各生产单位本期折旧费用以后,计入制造费用。
②修理费用的归集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般可以直接计入当月该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当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一次发生的费用数额较大时,也可以采用分期摊销或按计划预提计入制造费用的办法。如某物流中心以银行存款支付固定资产月修理费4500元,其中第一加工车间的制造费用1200元,第二加工车间的制造费用1600元,第三加工车间的制造费用1700元。当采用预提方式计提大修理费用时,要注意应正确预计每月的提取数额,且预提费用总额与实际支付费用总额的差额,到期末应当调整计入流通加工成本。
(3)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是各加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流通加工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其收益对象是流通加工单位当期所发生的全部产品。当加工单位只加工一种产品时,制造费用不需要在收益对象之间分配,直接转入流通加工成本;若加工多种产品时,则需要在全部收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在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时,同样要注意分配标准的合理和简便。在实际工作中,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分配法、机器工时分配法、系数分配法、直接人工费用比例分
配法、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现以生产工时分配法、机器工时分配法为例进行说明。
①生产工时分配法
生产工时分配法,是以加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为标准分配费用的方法。加工生产工时一般是指加工产品实际总工时,也可按实际加工量和单位加工量的定额总工时分配。
②机器工时分配法
机器工时分配法,是指以各种加工产品(各收益对象)的机器工作时间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当制造费用中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比较大时,釆用机器工时分配法比较合理。必须指出,不同机器设备在同一工作时间内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的差别较大。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或不同产品)在不同的机器上加工一个单位所负担的费用应当有所差别。因此,当一个加工部门内存在使用和维修费用差别较大的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时,应将机器设备合理分类,确定各类机器设备的工时系数。各类机器设备的实际工作时间,应当按照其工时系数换算成标准机器工时,将标准机器工时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