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策(mentzer)说供应链的定义可以被划分成三类,分别是:1)管理理念;2)管理理念的执行;3)一整套管理程序。
供应链以前比现在要简单。为了吸收其他的商业功能,近来一个供应链管理更宽泛的方法被提出。比如,门策(mentzer)2001年定义供应链管理为一种对传统的商业功能和策略的系统的、战略性的调整,是为了从整体上改进供应链。在这种定义中,供应链的重点依然是从制造到消费的渠道中的不同层次和商业运作。然而,斯文森(svensson)2002年指出供应链是一种商业理念,这一理念从不同消费渠道间的消费观念和起源观念的角度同时对活动间、参与者间及资源间的双向有着依存关系。
1.概念框架
正如前文所述,可持续供应链需要一个拓展供应链的方法。应该强调商业实践和理论中的经济、生态的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通常在描述供应链的文献资料中,有着严格的关于起源和终端的界限的观点。商品新旧品牌间的相似与差异以及同种商品的循环与浪费的供应链是讨论最多的话题。对此通常的解释是他们属于不同的供应链。作者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歪曲了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的正确理解,更有甚者,它培养了文献作品的短视。现在这种诠释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并且符合当今的商业实践,可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种解释就不一定正确了。
作者认为联合国报告迟早会要求全球(如联合国、欧盟、区域贸易协议及政府)在不同区域(如私人的、公共的、商业的区域)强制实行可持续实践活动。这可能是我们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目前在学术界有很多或孤立或相似的观点在探讨可持续商业实践和理论的各个方面。比如:公司的社会责任、可持续供应网络管理、供应链环境的管理、绿色购买策略、环境购买、绿色营销、环境营销、环境市场管理、环境管理。
其他涉及可持续商业实践和理论的方面有:产品利润、资源减少、再循环、材料替换、材料再利用、废品处理、技术的完善、维修与再制造。
这些方面的共同点是他们都需要一个超越在学术作品中关于供应链描述的关于起源与终端的严格界限。
因此本文将可持续性的这些不同方面联系起来提供一个可持续供应链的概念框架,这可能成为一个将这些方面联系到一起的基础。利益共享者价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意味着一个公司有责任对很多利益共享者作出承诺。不仅对投资者或公司所有者,还有雇员、顾客、供销商、社会、环境。因此,本文可能会对购买、物流、物质分配、市场和环境理论的相互作用作出贡献。出于这个目的,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被拓宽了,以强调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它主要局限于垂直方面,然而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也不应当忽略其水平的方面。
在供应链内部与供应链之间存在有内在关联,这些供应链来源于同类组成成分和相互作用。首先,有参与者,活动,资源等组成成分;其次,有一些相互关联,如相互作用,共同合作和竞争。可持续供应链包含有供应链间的组成成分与相互作用的内部联系。一个解决可持续供应链的复杂性的方法是把它分成一些连续的部分,其中关于供应链的传统的定义可以反映一个部分,而其他的部分是连续的。
有几类术语被用来描述建立在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可回收资源/不可回收资源基础上的可持续供应链。比如某一部分是一阶供应链,这就意味着它的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对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回收资源的使用上。然而n级供应链的其他部分(如二级供应链)则主要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可回收资源。此外,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二级供应链(甚至三级或四级或更多)。因为越来越匮乏的资源迫使参与者们开展可持续的商业活动。
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的各个层次有着很强的垂直侧重,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于其他供应链的水平级逐渐被忽略了。此外供应链管理更重视来源与消费之间的关联。这就意味着在供应链管理中消费渠道的各个层次的界限与延伸代表着销售渠道中传统的层次结构。他们应当被看做是一级供应链。
在供应地之前的商业活动(如参与者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可回收资源的活动)还有那些在销售地之后的活动(如参与者和有关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循环资源的活动)很少被了解。那些先前的和之后的活动可能被认为是二级供应链的一部分,通常在供应链管理中二级供应链对一级供应链的拓展不被重视和了解。他们被认为是独立的供应链。而且供应地和销售地也不被认为是重复的。二级供应链尚不被重视,更不要说潜在的三级甚至四级供应链了。事实上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对它们的了解少之又少。
为了探究供应链管理,应当更多地考虑到一级,二级,n级供应链间的关联及其内部组成成分。因此,正如下文实例所述,供应链不应当被看做在消费地结束,而应被认为是在另一个供应地结束。总之,把眼光从单一的供应链转到连续的供应链上来。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供应链彼此都有联系——就是蝴蝶效应——尽管这些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所有的供应链彼此都有联系吗?这个问题大大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畴,本文的目的是向研究和科研人员提供将单一的供应链与连续的供应链连接起来的想法。
2、实例
为了阐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我们以国际服装业及消费市场为例。
从广义来说,服装业的供应地指的是服装设计师和制衣公司的市场部。在那里有服装材料的具体说明,决定服装的款式,市场定位等。一旦决定了衣服的风格,下一步就是决定在哪里生产,一旦投入生产,做好的衣服就要被发往各个地方的批发商,这些批发商要么是独立的要么是零售的。接着这些衣服再次被发往更小的零售商,在零售层次,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些成衣。这就被认为是消费地。供应地和消费地之间的内部作用通常是由运输中间人联系起来
的,比如第三方物流公司(3pl公司)。
目前大多数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都是关于一级供应链中对供应地和消费地之间的内部关系和组成成分的研究。此外,这些研究通常都止步于所谓的消费地,而不是延伸到二级供应链。然而在市场中消费行为和商业实践都超越了这一点。例如,有二级供应链是为了满足二手市场和废旧服装的,这些在科研作品中很少被提及。
过去十年二手服装市场在瑞典发展很快,现在,3/4的瑞典人把不穿的衣服捐给慈善机构,比如说救世军、红十字协会,还有其他组织。这种消费行为影响到不同社会阶层、专业领域、不同区域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有人认为这种行为顺应了社会的进程,是对目前消费行为中“不穿就扔掉”心态的一种抵制。慈善机构可以被看做是二级供应链中的新的供应地。在瑞典有传统的二手慈善商店,但是也有一些商店注重时尚和品牌,还有一些二手商店出售各种款式的二手服装。大多数被捐赠的衣服都被运往别的洲,如非洲、亚洲、南美洲。
肯尼亚80%的人口都购买二手服装。这可能是由于金钱的关系,也因为二手服装质量和款式好,还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购买二手服装不仅是穷人的一种消费行为,尽管他们占了市场中的绝大部分,一些不太穷的人也认为二手服装市场很有吸引力。在城市和乡村提供二手服装的零售店随处可见,这是一种顺应传统消费渠道的有组织的市场。例如,在内罗毕有三个二手服装市场,分别叫做吉科巴,亚当斯,光线。他们在价位和服装种类不同,面对的消费群体也不同。
吉科巴市场是最大的,最便宜的,也是最不完善的。在那里大捆的衣服主要是给批发商准备的,比如,来自瑞典的二手服装被运到这里。下一级市场是相对比较规范比较有组织的亚当斯市场,这里的经销商是从吉科巴市场进的货,不过他们只卖特定风格的衣服,例如,他们可能只卖牛仔服、裙子、男衬衣、女衬衣或童装。另一个市场是阳光市场,这里每个零售商都有自己的店铺,店铺里的衣服像那些正规的时尚商店一样被陈列在衣架上。有些二手衣服和新品牌的衣服摆放在一起。事实上,有些中国服装厂生产一些看上去像二手服装的新衣服,但价格很吸引人。另一个层次是一些商人把购买的服装发往别的城市,别的城市的商人再把这些衣服卖到乡村或别的消费者。
根据上文给出的例子,作者主张,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至少应当包含一级供应链和二级供应链。事实上,将来商业实践和研究将会经历n级供应链(如三级,四级),因为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比如,二级供应链下来就是三级供应链(an,bn,cn,…),这将被用于处理废旧品。服装也将再次进入二手市场,也就是说,成为可循环的二手产品。即将到来的商业实践和研究也将经历越来越多的一级供应链,这些供应链是建立在可再生资源和可循环再利用资源之上的。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这些资源从哪里来?n级供应链将会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