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电子书背后,一场行业利益争夺战正在悄然进行。
一本电子书如何加工制作
“低成本、易制作”是读者对电子书的误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电子书等同于txt,其实不然。
“我们日常浏览、使用的txt文档或者网页文章,除了段落外没有任何格式,因而根本不存在加工制作的问题。而真正意义的电子书是由各种格式、图表、链接、颜色等众多元素集合而成的产品,这其中包括上下角标、数学化学符号等内容。与纸书排版类似,电子书制作同样需要对源数据整理、校对、排版、格式调整加工、初审、复审、终审、加密、入库等一系列加工环节,这还不包括淘汰、返修等情况,精加工的电子书甚至比纸书还要精美”。京东图书负责人如是说。
制作周期短则数小时,长则十几天,加工成本大多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只有经历这样的流程,一本电子书才会最终诞生。
中文在线内容中心总经理孙香娟也表示,现在正式出版物中大部分电子书都是纸质书的电子版,但很多读者不知道由于部分纸质书连基本的原始电子文档都没有,往往需要技术人员一页一页地将纸质书扫描成图片,然后将这些图片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手段,如ocr等,转换、编排为相应的电子书格式。
另外,由于市场上电子书格式不统一,一本电子书要想与多个终端或平台匹配,就需要加工成为多种格式,由此产生了多次加工成本,累加起来成本就相当庞大了。
高投入却难带来高产出
如此高昂的投入是否能够带来高额的产出呢?答案是否定的。当当网去年仅电子书制作成本就达500万元,整体销售额也不过300万元。京东电子书负责人也表示,京东的电子书业务还处于投入阶段,尚未盈利,技术研发、电子书制作和人员管理是最大成本开支,电子书的收入仅限于网站销售收入,暂时没有考虑其他方式。
即便电子书市场看着吃力不讨好,却没有一家企业打退堂鼓,反而是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当当网cfo杨嘉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料电子书业务在未来1年不会对收入有“太大贡献”,但当当今年将进一步推出付费的电子书下载服务。京东商城副总裁石涛表示,京东商城电子书业务在今年计划推出一线名家的电子书创作计划。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张金指出,业内之所以都在咬牙坚持,目的在于争夺行业标准,并最终在残酷竞争中存活到盈利的那天。“正常的产业链是上中下游的企业各司其职,守好自己的利益空间即可。但电子书市场的每家企业都想独占全产业链,把自己做成大平台,做成行业的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