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i/o点数估算时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再增加10%~20%的可扩展,余量后,作为输入输出点数估算数据。实际订货时,还需根据制造厂商plc的产品特点,对输入输出点数进行圆整。
2、存储器容量的估算,存储器容量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本身能提供的硬件存储单元大小,程序容量是存储器中用户应用项目使用的存储单元的大小,因此程序容量小于存储器容量。设计阶段,由于用户应用程序还未编制,因此,程序容量在设计阶段是未知的,需在程序调试之后才知道。为了设计选型时能对程序容量有一定估算,通常采用存储器容量的估算来替代。
3 、控制功能的选择,该选择包括运算功能、控制功能、通信功能、编程功能、诊断功能和处理速度等特性的选择。
4、机型的选择
plc的类型, plc按结构分为整体型和模块型两类,按应用环境分为现场安装和控制室安装两类;按cpu字长分为1位、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从应用角度出发,通常可按控制功能或输入输出点数选型。
整体型plc的i/o点数固定,因此用户选择的余地较小,用于小型控制系统;模块型plc提供多种i/o卡件或插卡,因此用户可较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控制系统的i/o点数,功能扩展方便灵活,一般用于大中型控制系统。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应考虑与应用要求的统一。例如对输入模块,应考虑信号电平、信号传输距离、信号隔离、信号供电方式等应用要求。对输出模块,应考虑选用的输出模块类型,通常继电器输出模块具有价格低、使用电压范围广、寿命短、响应时间较长等特点;可控硅输出模块适用于开关频繁,电感性低功率因数负荷场合,但价格较贵,过载能力较差。输出模块还有直流输出、交流输出和模拟量输出等,与应用要求应一致。
可根据应用要求,合理选用智能型输入输出模块,以便提高控制水平和降低应用成本。
考虑是否需要扩展机架或远程i/o机架等。
电源的选择,plc的供电电源,除了引进设备时同时引进plc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设计和选用外,一般plc的供电电源应设计选用220vac电源,与国内电网电压一致。重要的应用场合,应采用不间断电源或稳压电源供电。
如果plc本身带有可使用电源时,应核对提供的电流是否满足应用要求,否则应设计外接供电电源。为防止外部高压电源因误操作而引入plc,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隔离是必要的,有时也可采用简单的二极管或熔丝管隔离。
5、冗余功能的选择
控制单元的冗余
(1)重要的过程单元:cpu(包括存储器)及电源均应1b1冗余。
(2)在需要时也可选用plc硬件与热备软件构成的热备冗余系统、2重化或3重化冗余容错系统等。
i/o接口单元的冗余
(1)控制回路的多点i/o卡应冗余配置。
(2)重要检测点的多点i/o卡可冗余配置。3)根据需要对重要的i/o信号,可选用2重化或3重化的i/o接口单元。
6、经济性的考虑,选择plc时,应考虑性能价格比。考虑经济性时,应同时考虑应用的可扩展性、可操作性、投入产出比等因素,进行比较和兼顾,最终选出较满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