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刹月饼过度包装是有道理的。对这些过度包装,国家有了明确态度。2005年7月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月饼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公告,明确表明,经营者应当对月饼进行合理包装,使用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的材料,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
过度包装为人诟病,但却不能因此而走上另一个极端。包装不够,同样需要避免。2004年12月上旬,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广西桂林市农业局蔬菜总公司与外商签订出口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农产品合同。首批在平乐县二塘镇装车启运,经由广东深圳口岸出口新加坡。首批启运的农产品主要是沙田柚、脐橙和白果,共24吨。然而后来的出口却没有了下文。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是不重视产品包装造成的。
据报道,2004年12月上旬,桂林市因急于将第一批出口东盟的农产品运出去,只对鲜果采取了简易包装,外包装用纸箱,内包装没有做什么技术处理。这批鲜果通过我国黄埔港出海后,装入集装箱直接冷冻。其结果是,这些没有经过真空包装、单个打蜡处理的鲜果被冻伤了外表,表皮出现变色变形。因此,这批水果没有给新加坡客商带来预期的利润,对方决定暂缓进口桂林农产品。
这类情况,在国内任何一个省份都可以找出例子。由此推论,不重视产品包装同样是不行的。
包装是对产品的美化,“绿色”的概念使这种美化过程更加环保化。国际上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节约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海外市场对外贸产品的包装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包装法规政策,有的国家更实行“环保标志”制度,用来强化生产商、进口商和零售商等商家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有一些国家由此设立“环保贸易壁垒”,这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考验。因此,中国出口商在选择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机械和包装服务机构时,应从环保出发,它不仅可以改变中国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中的形象,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信息来源: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