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的新华系印刷企业,长期以来以教材印刷为主。近年来,一些眼光长远的新华系印刷企业不断开拓包装印刷和商业印刷领域。还有一些更有战略眼光的新华系印刷企业,联合当地优势民营印刷企业,将目光瞄准国际市场。
2007年7月,由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杏花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万德印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安徽新德国际印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新公司的三家投资方是安徽省印刷业中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代表。据相关报道,这一家名称中含有“国际”二字的印刷企业,其成立的目的就在于整合安徽优势印刷资源,抢滩国际印刷市场。
在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上,安徽新德国际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印刷企业参展。虽然只有一个标准展位,但却不难看出新华系印刷企业尤其是中部印刷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决心。
该公司的业务人员在展会上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安徽新德成立的目的就是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安徽新德在美国、俄国、比利时三个国家设有办事处,每个办事处2~3个人,目的就是承接外单。“一致对外”,这个业务人员用了这么一个词。此外,该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还设有办事处,并计划在深圳和香港设立办事处。
该业务人员说,自去年7月成立至今,公司承接的外单加工产值约几百万,主要出口产品为儿童书、台历、挂历、笔记本、纸袋等,产品出口到保加利亚、比利时、意大利、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
外单来源除了海外办事处,还有各种展会。去年10月,该公司参加了香港礼品展,通过展会接到了5个订单。去年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也接到一个儿童读物的订单,一直到现在还在做。这是第一次参加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展出的产品涵盖儿童读物、日用文具、礼品纸袋等领域。
该业务人员表示,安徽新德承接外单后,交给自己的三家投资公司去印刷。书库印刷有淡季有旺季,发展海外订单可以充分发挥公司的产能。
正在《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期间,一位来自西班牙大型出版商驻香港办事处的买家来安徽新德洽谈业务。这位买家想寻找需要手工工序的儿童纸板书的印刷商。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有意向在安徽印刷时,他说安徽的低劳动力成本,相对沿海地带优惠的退税税率吸引了他。
个案4 包装企业:海外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包装企业“走出去”的意识越来越强,据中国印工协包装印刷分会理事长沈伟荣介绍,近年来包装印刷分会成员单位承接外单的增长率为20%。在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上,包装印刷企业占大多数。
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从事烟草包装印刷已有近80年历史,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提起烟草配套企业,人们会想起“背靠大树好乘凉”,但近年来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并没有将其业务局限于烟包印刷,而是将经营触角延伸到非烟包类的中高档包装印刷品市场。今年该公司第二次参加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有4个标准展位。
该公司市场部的吴平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介绍,公司的海外业务起步于2001年,当时年销售仅一二百万元。去年该公司社会产品销售8500万,其中50%为外单。海外市场定位中高档包装印刷产品。吴平说,这两年该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比较快,为了开拓社会产品,公司成立了金鼎印务,就是考虑承接社会产品印刷。该公司计划在“十一五”末,社会产品销售达到1.2亿。该公司的接单渠道除了展会外,还有贸易公司。
济南泉华包装有限公司,主要做液体包装中的屋顶包,应用于乳品、果汁、奶油等产品,在屋顶包行业排在前五名。该公司副总在展会上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介绍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情况。他说,济南泉华包装成立8年时间,从去年开始做出口业务,目前出口额占生产总额10%左右,主要出口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出口的国家有俄罗斯、印度、越南、蒙古、韩国等。
通过这次展会该公司发现屋顶包在国外有很多需求,不仅仅用在液体方面,礼品、纺织品、油类都可以用这种包装。该公司之前的外单是通过商务网站获得的,主要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网)。据了解,屋顶包行业的印刷供应商不是很多,全国有十几家,因为其进入门槛比较高,要求的技术、工艺高。
谈到外商对于印刷企业的要求,该副总说,首先是资质问题。食品包装最低要求是安全环保,然后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这都是最基本的。企业必须通过各项认证,iso9000和14000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出口前检验检疫要求对产品质量的qs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对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菌类指标进行检验。
因为做的是食品包装,该公司的纸、原材料都是从美国和欧洲进口的,厂家必须提供符合fdo/fda或欧洲安全指令的纸。油墨是从欧洲进口的。印普通奶盒的油墨用水基性油墨,印果汁盒比较亮的用uv油墨,都是安全环保的油墨。
他还提到,外商要实地验厂,主要检查实际管理能力。“如果看到你的现场管理非常乱,就会对你的产品质量产生怀疑。外商还看你的生产能力,比如他给你下一个几百万的单子一个星期交货,他看你能不能有能力完成。”
结语
“不‘走出去’就没有机会,‘走出去’也许就抓住了机会。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僧多粥少,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然的趋势。”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曙光印刷集团董事长朱诗力说:“再不‘走出去’,发展成问题。”这样说也许有些危言耸听,但它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国内印刷业的发展现状。
王德茂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印刷业从1978年全国印刷工业产值不超过50个亿,到2007年4400亿,产值较30年前成百倍增长。“我们印刷业的发展速度惊人,西方有些国家怕我们,怕我们强大了会威胁他们。但你怕我们我们也要发展,我们有信心印刷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是要占领国际市场的,不可能全部占领,但至少要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