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料与配方
原料:莴苣、味精、白糖、食盐、酱油、i+g、氨基酸、柠檬酸、氯化钙、甘草素、辣椒末、生姜、山梨酸钾。
汤汁配方:水45%,白糖25%,食盐5%,氨基酸(粉末)2%,酱油8%,味精2%,柠檬酸0.2%,甘草素0.01%,辣椒末4%,i+g0.4%,山梨酸钾0.1%,定量并顺序加入锅中,溶解,煮沸,经300目滤布过滤后,冷却至20℃左右。
2 工艺流程
鲜莴苣+预处理+腌制+封缸+翻缸+二次腌制+取用成熟菜胚+漂洗+切片+脱盐+压榨脱水+浸渍+装袋+真空封口+杀菌冷却+风干+检验+成品。
3操作要点
3.1 原料预处理
挑选鲜莴苣(剔除空心土斑疤多的次品) 用清水洗净表面泥土后,及时去叶、剥皮、挑筋、削去斑疤、尾梢和老根。
3.2 腌 制
经预处理好的莴苣必须在12h内下缸腌制,以避免莴苣发生褐变,影响色泽和脆度。腌制时缸中每下一层菜需均匀撒一层盐。在盐腌的同时加入0.1%二氯化钙,能明显改善产品脆度。腌制时加盐量为莴苣心重的10%,二氯化钙用10%的盐水溶解后加入。
3.3 封 缸
下缸完毕后,将菜扒平压实,在上面再撒一层盐,然后盖上竹片盖,按菜重的60%均衡压上石头,石头重量一定要保证,否则会影响腌制时间和产品脆度。
3.4 翻 缸
封缸后5~8h进行翻缸1次,并将原卤一并倒入。第2天再翻1次。翻缸要及时,要逐层翻,翻匀、翻透。翻缸可加速食盐溶化,使莴苣迅速吸收盐分,并使缸内盐分均匀一致,同时还可散发缸中的热量和异味,防止变质。
3.5 二次腌制
第3天早晨将菜全部捞出,沥去卤水进行二次腌制,其过程和初腌基本一致。二次腌制的加盐量为翻缸后莴苣心重量的10%,边下菜边加盐,撒盐时再在上面撒一层生姜末(用量为莴苣心重的2%),这样可以增加莴苣腌制后的香气,二氯化钙的用量方法与初腌时一致。装缸完毕后,用盐封面,加上竹片盖,压上石头,此时石头重为翻缸后菜重的50%。
3.6 选择菜胚
选择腌制成熟、色泽金黄、盐度达22be的菜胚,剔除个别肉质较粗又空心的菜胚。
3.7 漂 洗
用清水洗去菜胚表面的脏物。
3.8 切 片
先用刀削去菜胚表面的粗纤维,然后用切菜机或手工将菜胚切成片形,厚度3mm左右。
3.9 脱 盐
将菜胚薄片在清水中漂洗、浸泡3~5h,至口感无明显咸度。漂洗时间不宜超过8h,否则影响产品脆度。
3.10 压榨脱水
漂洗后的菜胚放于压榨机中脱水60%。
3.11 浸 渍
将压榨后的菜倒人盛有汤汁的浸渍盆中。以菜胚:汤汁的比例为3:2进行浸渍3h,为浸渍均匀,浸渍过程中要适当翻动,注意汤汁应浸没菜心,使内外口感基本平衡,菜胚基本饱满为止。
3.12 装袋加汤
按每袋菜心85g,汤汁55g量进行装袋,装袋过程中注意避免袋口污染。
3.13 真空封口
真空度控制在0.097~0.1mpa,抽气时间15~40s,视内容物温度高低而适当调整。封口宽度>6.5mm,封口边外观应基本无皱纹,最好选用优质蒸煮袋。
3.14 杀菌冷却
杀菌用(95±1)℃水浴杀菌20min,杀完菌后用冷水迅速冷却至38~40℃。
4 产品质量标准
4.1 感官指标
色 泽:菜心呈淡褐色或淡黄褐色,汤汁呈暗棕色,澄清透明。
口 味:具有莴苣特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
组织形态:组织脆嫩,无粗纤维,形态以及大小基本无空心。
4.2 理化指标
重金属含量:铅(以pb计)≤0.05mg/kg
铜(以cu计)≤10mg/kg;
nacl含量:3.5%~6.0%。
4.3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00个/g;
大肠菌群≤6个/100g;
致病菌不得检出。
4.4 产品保质期
软包装莴苣心在常温下保质期6个月
信息来源:保鲜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