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患者死亡后的处理流程

2024/12/29 22:00:22发布21次查看
现实生活中一些患者患了比较严重的疾病,在医院进行抢救的时候,如果没有抢救过来死亡了,这时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处理,或者是发生医疗纠纷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也是要进行处理的,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带来患者死亡后的处理流程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患者死亡后的处理流程
发生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之后,常规处理程序一般分为3步。
1、将死者尸体送到太平间冰冻,便于保管及之后作医疗事故鉴定。
2、家属会申请作医疗事故鉴定,确认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人;或者是家属直接向法院提请诉讼,提请诉讼后,司法部门负责作医疗事故鉴定。
3、根据医疗事故鉴定的结果,按照责任的区分来协商解决方案。
二、医疗事故的责任划分
1、完全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2、主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3、次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4、轻微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抑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力的认定,其本来意义是“主要原因”或“此要原因”,只不过医疗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看来是以原因力作为主要依据,需要如此表述而已。
当然,医学会的鉴定结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其结论只是专家证言性质,在人民法院来说仅能起到证据的作用,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之责任认定有争议的,如果合议庭认为有必要,可以单独就责任程度问题(即原因力分析)再提交人民法院法医室或委托有关专家作出认定。
三、患者死亡应当在多长时间内进行尸检
患者死亡应当在多长时间内进行尸检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有进行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达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患者死亡后的处理流程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患者在医院去世后,家属会要求做医疗事故鉴定,然后对事故的责任来进行划分。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