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9年,大医学家陈藏器,在《新修本草》与《食疗本草》的基础上,对茶的认知又增加了重要的观点。他在《本草拾遗》写道:“茗、苦茶: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之宜热,冷即聚痰。茶是茗嫩叶,捣成饼,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陈藏器首次提出了茶“去人脂”的减肥功效。尤其是他的饮茶宜热的观点,值得借鉴,令人深思。饮茶宜热,当然也不能过热。我们知道,茶汤刚刚倾出的温度,一般为85℃左右。人体的食道粘膜比较脆弱,对温度不太敏感,其最高耐受温度为50℃~6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常饮65℃以上饮品,反复烫伤食道粘膜,可能会引发食道癌。因此,健康合理的饮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60℃为宜。
饮茶宜热无灼灼,同样也需寒无沧沧,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医食忌理论。以茶汤之热来平衡茶的寒性,畅发茶香,去性存用,方能得茶之妙。如果常饮冷茶,会使湿气在体内积聚,容易造成痰湿体质。李时珍曾高度评价陈藏器:“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陈藏器,这位八世纪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其对健康饮茶方式的忠告,在今天听来,仍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
关于“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这一对茶的重要论断,诸多传说都认为是语出陈藏器,我详细查阅过他的《本草拾遗》,遗憾的是,在原著中没有找到该段论述。查阅不到,也是事出有因的。因为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原著曾有十卷,早已不知佚于何时。而我们今天读到的《本草拾遗》,是近代才从《医心方》、《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等古籍中搜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