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口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直接贡献
港口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对经济的直接贡献主要是指港口生产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港口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一部分,与其他行业一样,港口同样产生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就业机会以及上缴国家税收,因此,可以用货运与客运周转量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值等指标来衡量直接贡献。
2)港口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间接贡献
港口物流产业链的间接贡献是指为直接经济活动提供劳务与产品的组织与公司所产生的效益,也是指由于港口的生产和发展促进或带动了其他部门的发展而产生的那部分效益。它包括:促进了以港口生产为中间产品的其他部门的发展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港口生产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的发展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港口发展使货物得以及时运送而获得的生产效益与市场效益以及由于港口发展减少了客运时间而创造的时间价值;增加就业人员及就业人员工资带来的消费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等等。也就是说,港口除了核心活动以外,还有部分扩展经济活动,正是这部分活动产生了港口的间接经济影响。这部分活动中的典型活动就是贸易活动、临港工业活动以及基于港口的物流活动。
3)港口物流产业链的社会效益
港口物流产业链的社会效益是指港口物流产业链发展对促进地区繁荣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包括:①由于港口物流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运送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商品交流能力而带来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由于港口物流发展吸引投资,带来的地区经济的繁荣;③由于港口物流发展吸引了投资带来的当地税收的增加;④由于港口物流发展吸引了投资而使腹地或使港口周围地价的大幅度上升;⑤由于港口物流发展增加了就业,增加的社会稳定与吸引外来人口而带来的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这部分效益一般是难以量化的,但却对地区的发展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港口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运输体系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在评价港口物流产业链对经济的贡献时,还应考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指标,如能源、污染、拥挤、噪声和社会福利等。
总之,港口物流产业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港口发展离不开所处区域,只有区域经济发展了,港口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应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促使其经济增长。人类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沿海港口城市往往是先进产业最先登陆的地区,无论是依靠雄厚的资金发展起来的资金密集型还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都会逐渐在港口城市形成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一系列为它们服务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行为的发展,如为它们提供零部件加工、包装、广告宣传、科技、人员培训等服务的行业的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原材料或半成品或两者的大进大出,因而又促进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并促进了高新技术的传播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港口城市都能因港口的存在而使经济发展受益,只有那些能够利用港口优势、积极发展和完善港口物流的港口城市,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