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有信息数字处理功能的扫描装置复制印刷图像时,人们能在细节部分的模糊轮廓和在形成的量化图像中看到这些失真现象。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离散读数频率l中,如果空间频率比与图像密度分辨率值r相对应的一定限度值高的话,则该空间频率不能在印刷品上复制出来。现在把l/r比率称做离散/系数kd。
在选择离散参数时,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是被合成的印刷图像的分辨率和原稿图像的空间频率。被合成的印刷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决定着被复制图像上读数的最小频率。
在原稿上得到的离散读数频率应与复制品上得到的离散读数频率相差m倍(m是复制比例)。当原稿的密度分辨率比复制品的分辨率至少要大m倍时,这种关系才成立。当实现不了这种关系时,原稿上得到的离散读数频率和被合成复制品上得到的离散读数频率可成正比例地缩小。
实践中主要涉及到在对印刷图像进行数字处理过程中得到的离散读数频率和被合成的印刷图像的分辨率之间所具有的数量关系及其测定方法。
方法如下:
我们用滚筒型扫描装置分解并合成了线条试验图。这种试验图的线宽和线距相等,范围在每厘米15线~100线之间。
各个线条图形组的位置与扫描方向分别呈平行、垂直和45°角的形式。
我们使用目测试验法,测定了可以被清楚地观察出方向并易于在加网照相复制品上计算出线条数的各组线条图。这些线条图组的每厘米线数可被视为图像密度的分辨率。为了进行比较,也用常规的照相复制方法复制了这些试验图。在这两种情况中,60线/厘米网屏位置都与垂直于扫描方向线条呈45°角。
研究结果如下:
试验图复制品表现出来的失真现象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在高频离散化条件下,主要在线条与网线方向呈45°角的部分上看到分辨率的损失。分辨率等于33线/厘米。用常规方法复制出的复制品也可以取得相似的分辨率。
使用较低的离散化频率时,在每厘米具有较少线数时就开始表现出失真,并且分辨率相应降低。
在扫描线呈90°角的线条图上比较清楚地看到分辨率降低。
从这种试验的结果中,我们发现离散系数kd=2.6,利用实例方法可以说明,在用60线/厘米的网屏进行加网合成的条件下,通过图像数字处理方法获得的复制品上得到的离散读数频率不应低于33×2.6=86个读数/厘米。
在kd=2.6的情况下,把数字信号送入记录装置时,编码频率可用下式表
示:
fd=2.6lsv;
式中ls是加网分辨率;v是线性扫描速度。
本文研究了在个别情况下避免量化和离散化的视觉效应的各种条件。研究了关于有序的阶调范围的图像部分的量化效应和关于有序的线条单元组的试验图的离散化效应。在实际印刷品上,有序部分的比例与细节部分的比例不是一样的。现在已经知道,印刷图像频率在低频时具有非常强的效应,而在高频时效应非常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只有那种量化级数能自动适应离散读数的装置才是最有效的。不过图像细节部分的量化级数小,虽能满足需要,但离散读数却需要高频,而在有序部分上,这种条件恰恰应该相反。在发展供图像转换用的实际装置时,必须考虑在印刷图像的数字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过剩问题,原因也正在于此。
在选择加网分解的离散化频率时,我们测定了避免对细节再现产生有害影响的各种条件。但是,加网过程本身增强了图像的离散化。考虑到所用的印刷方法和印刷纸张,应该使用较粗的网屏。因此,一般说来,原稿图像的频带极限应大大高于加网的离散化频率。这就是说,无论是在生产半色调图像过程中使用数字处理方法,还是使用其它任何一种常规方法,都必定会产生失真现象。尽管如此,实际经验仍然表明,印刷复制品通常都具有令人满意的质量。这要归因于最高的空间频率只是构成印刷图像频带的一小部分这一事实。如果印刷图像具有较大部分的高空间频带时,宜于在输入部分使用过滤器。复制有网点的图像原稿时,必须使用这种过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