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胶印技术
传统胶印技术是利用水墨相斥、不墨平衡的原理来实现网点转移的。胶印中的技术难点是控制水墨平衡,因为这是制约胶印质量等问题的关键。影响水墨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印刷速度、纸张物性、印刷机性能等。而无水胶印技术不需用润版液就可以保证印刷过程的顺利进行,印版的空白部分是斥墨的硅橡胶层,印刷所使用的油墨是特殊的无水胶印油墨。
由于无水胶印不存在水墨平衡问题,因此具有许多优点。
1.消除了控制水墨平衡所带来的麻烦,免去了水墨平衡复杂的调整工作和供水、输水部分及相关的控制部分,根除了因水的存在而产生的纸张变形及纸带张力的变化,免去了补就纸张变形的设备。2.减少了纸张的浪费,废纸率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印刷成本。3.通过操作窗控制油墨温度,提高了油墨性能,因而图像色彩清晰、印品质量高,同时缩短了辅助时间。4.由于润湿液导致的油墨乳化、脏版、机械腐蚀、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复存在。
实用的无水胶印方案在drupa 1977上由日本toray(东丽)公司推出,在其后的drupa 2000上,toray和kpg推出了热敏ctp无水胶印版材,而presstek、adast与xerox则合作推出热敏pax无水胶印版材。最早将水无胶印技术应用在报纸印刷领域的是德国高宝公司,在drupa 2000上高宝公司推出cortina报纸印刷机。
目前,无水胶印技术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版材、油墨仍依赖进口,因此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而影响了无水胶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但这一技术的优点已经显示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无墨键技术
无墨键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输墨方法,代之以步进电机控制的数字供墨控制系统。该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工艺流程的关键,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调节。无墨键技术使彩色报纸印刷省去了墨色调节工作,废报率大大降低。离合压后10份之内即可得到合格的彩报,与常规生产中300~500份开机废报量相比,大大节约了纸张。
无主传动轴技术
从用户购买设备的情况来看,他们主要关心报纸印刷机的生产速度、自动化程度、稳定性和扩展性。另外,维护简单、低噪声、低废率也是用户重点考虑的内容。正是基于这些,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的无轴报纸印刷机被大多数用户接受和采用。据统计,在2000年国内报业签订的购机合同中,70%是无轴报纸印刷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几大报纸印刷设备生产厂家生产的设备中,有90%采采用的是无轴技术。
无主传动轴技术简称无轴传动技术,是相对于有轴传动而言,指每个机组,甚至是每个滚筒或辊子的动力驱动互为独立,它们是由珞个独立的电机按照程序指令驱动,以满足特定运转速度、运转精度及印刷工艺的要求。这种技术用电子轴代替了传统的机械轴,因此通常也被称为独立驱动、儿立马达驱动、无机械驱动、电子轴驱动等。无轴传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机组到各滚筒及主要传动辊都可以采用无轴传动的方式。无轴驱动是建立在单独驱动基础上的,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直接驱动。其必须满足特定传动机构(滚筒、辊子)的运动速度独立可调,具有较高的平衡(速度匹配),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的灵活性、传动系统的简单性及操作的方便性。
与有轴传动相比,无轴传动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动精确,机械磨损、操场和机械振动小,免除了对有轴传动中各个传动部件的维护保养工作,有利于印刷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废报率。2.便于实现印刷机的计算机操作台控制和远程控制。3.机组配组灵活,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生产的灵活性,尤其适合灵活多变的短版活印刷。4.各个部位可分别进行准备调节,节省了生产准备时间和安装调机时间,为保证出版节约了宝贵时间。5.在生产过程中,任意单元的故障维修都不会影响到其他单元的正常生产,保证了印刷的连续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但是,无轴传动技术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要求较大的投资,同盟者控制设备的增加和系统复杂性的提高对设备制造、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的技能经验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在掌握传统印刷工艺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英语基础,才能使这一新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缝技术
传统印刷机的橡皮布在接口相遇时会因为版缝碰撞产生振动而易导致墨杠。1993年,海德堡公司发明了无缝圆筒橡皮布,由于没有接缝,从而消除了滚筒的振动保证了报纸印刷质量。这种无缝的橡皮布具有动态稳定性,即使在8万份/小时的高速印刷下,也能获得高质量的印品。与同样周长的传统橡皮布相比,采用无缝橡皮布可增大有效印刷面积、减小裁切尺寸,从而显著减少纸张的浪费。其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更换极为方便,通常在1分钟之内便可更换完毕,而无须将卷筒纸断开。
无缝技术使报纸印刷机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使未来的报纸印刷机在印刷能力、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增强了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