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将紫激光光源应用到印刷行业的是爱克发公司。2000年的drupa展览会上,第一台采用紫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在世人面前亮相,当时这种ctp设备使用的紫激光二极管功率只有5mw,曝光也只能使用感光速度较高的银盐版材。
从2000年到现在,紫激光光源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最初只有日亚(nichia)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一家生产到现在遍地开花,紫激光光源已经不再神秘。为了能够更清晰地掌握目前紫激光光源的最新进展,笔者对近几年有关紫激光二极管发展的报道进行了梳理:
2002年
2月18日,日亚公司与索尼公司达成协议将合作开发用于光盘记录及回放的蓝紫光二极管。该合作于2002年6月开始,到2003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为加快该项合作进程,两家公司同时达成一项协议令双方可以共享彼此的生产技能及专利技术。这是国际著名跨国企业第一次介入紫激光光源的研制生产,紫激光光源的发展速度的提升也由此开始。
2007年
1月,英国photonic products公司率先推出405nm紫激光二极管模组,其外观尺寸为3.5×2mm,输出功率是25mw且带有ttl调制功能,可产生稳定的椭圆光束。这是405nm紫激光光源首次亮相。,深受用户欢迎。由于该模组的信噪比很高,能量密度大,因而具有较佳的精度和灵敏度,适合生物和生物分析应用,如流式细胞仪以及尽可能多的采集荧光信号的激光致荧光传感。
3月,日亚公司宣布成功开发320mw的大功率半导体紫激光二极管。这种紫激光二极管在脉冲工作模式、管壳温度80℃下,寿命超过1万小时。
同月,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宣布,一个由shuji nakamura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低阈值电流、非极性的新型紫激光二极管。这种紫激光二极管的功率没有特别透露,脉冲执行状态下其波长为405nm。
5月,国际家电领域的另外一条大鳄——日本的夏普公司宣布开始批量生产型号为gh04020a4g的紫激光二极管。夏普紫激光二极管的波长是406mm,最大输出能力20mw,5mw持续输出下寿命1万小时。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紫激光光源的售价仅为1万日元。
其后不久,索尼全资子公司索尼白石半导体宣布,将其紫激光二极管月产能扩大到170万个,并在当年11月投产240mw紫激光二极管。
2008年
9月,三菱化学公司宣布应用于紫激光二极管的氮化镓基质推向商业化。
10月,日本三洋也公布了一种紫激光二极管,这种紫激光二极管的能量提高到了450mw。
根据笔者从日亚公司网站检索到的资料,目前日亚公司提供的nuv101e型紫激光二极管(波长400~410nm)的输出功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w,较其刚刚问世时的5mw,已经提高了整整100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