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的克星真的就是降解塑料吗?使用可降解塑料就意味着更环保了吗?
专家的答案显然有点让人出乎意外:降解塑料的危害更严重!
在“2004健康产业与生命科学高层论坛”上,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郑华兴先生用十分肯定的口吻对降解塑料予以了否定。郑先生说,目前上海市场上的可降解塑料饭盒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光降解,即在原有高分子塑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光敏剂,或是面碳酸钙、滑石粉;另一种则是生物降解,即在塑料原料中加入淀粉或藕合剂。由于塑料是高分子材料,它永远不能像植物纤维那样还原成二氧化碳和水。降解后的塑料分子依然会与土壤结合,使土壤的微生物减少,造成土壤板结、沙化、农作物减产。说到底,降解塑料实际上只是使塑料提前老化或裂化、粉化,让人眼睛看不见而已,最多也仅仅只是减少了视觉污染。值得关注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后果还将伴随着这一产品的使用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塑料饭盒等产品中添加的碳酸钙及滑石粉会残留在食物当中,消费者食用后会产生肾结石。目前,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不再提倡生产和使用降解塑料一次性用品。
据统计,上海市每年消费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达25亿只之多。如果真的全部用降解塑料餐具取代“白色污染”,其结果则会是“新瓶装老酒”。
“禁白”的关键是打造环保替代品。据郑先生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已研制生产了以甘蔗、芦苇、稻麦草等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纸浆餐具,使用中可抗120℃的高温油,100℃开水烫,两小时不渗漏,使用后回收还可再生造纸,填埋可泥化为有机肥料,成为二氧化碳和水,还原于自然,不会污染环境。
但是,由于纸浆餐具的成本较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高得多,就是与降解塑料餐具相比也高了许多,致使这一利国利民的环保产品叫好不叫座,偏偏给所谓的降解塑料钻了个空子。
正本才能深源,郑华兴希望媒体给真正环保、资源可重复利用的产品多讲讲,为上海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健康安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