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引述李静的话说,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超市节能情况报告,每年中国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对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摊的统计也显示,这些销售场所塑料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3倍。
李静说,每年,中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摊使用的塑料袋累计需要160万吨塑料。按照生产一吨塑料需要消耗3吨以上的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消耗480多万吨石油。
李静说,商家以前提供的所谓免费塑料袋其实并不是免费的。塑料袋的费用已计入商品价格。现在实行有偿使用,是将原来的“隐形收费”变为“显性收费”。让消费者自己付费可减少滥用塑料袋,同时提高消费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据李静介绍,近几年来,塑料袋的滥用带来了环境、能源和资源方面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限制乃至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措施。
另外,珠三角为国内塑料袋生产的重要地区,各类地下塑料袋厂估计超过1000家。这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对原料和电力都造成极大浪费,还直接污染水资源和土壤。有塑料加工行业人士分析,“限塑”将直接导致这部分地下塑料袋厂失去市场,促使塑料加工和包装企业重新洗牌。因此,“限塑令”对推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也有重要意义。
“限塑令”发威胶袋量减三分一
“限塑令”正式实施第一天,各大超市商场中使用环保购物袋的市民急速增多,商场的塑料袋消耗量已比平日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但集贸市场中薄型塑料袋却仍大行其道。职能部门负责人坦言,“限塑令”的实施,对减少“白色污染”,提高环保意识有一定帮助,但期望一禁而绝是不现实的,广州将出台实施细则规范管理。
集贸市场旧貌依然
与超市商场相比,另一塑料袋使用重地──集贸市场却仍然是“环保风暴”的盲区。自提购物篮去买菜的市民并不多见,而市场里的摊贩也仍继续沿用旧例,用薄型塑料袋包装菜、肉、鱼和熟食。
对此,广州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承认,一些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农贸市场将成为“限塑令”执行的难中之难,还有零零星星的士多店,要督促他们禁用超薄袋也不容易。他坦言难以一禁即绝,广州将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