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蒸煮锅的结构
高温蒸煮锅必须是带有反压装置和强制冷却装置的设备。按加热方式来分,有过热蒸汽加热和电加热两类,不管是哪一类,又有静止式和回转式两种;按接触方式来分,有水浸式和汽浴式两种。以过热蒸汽加热的汽浴式高温蒸煮锅为例,其主要组成部件如下。
(1)安全阀。是预防意外压力过高导致爆炸的必要装置,它的压力上限不应高于该蒸煮锅允许使用的最高压力。
(2)压力表。是观察蒸煮时锅内压力大小、防止意外高压引起爆炸的必要仪表。在操作时,绝对不能让锅内的实际压力大于蒸煮锅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如果接近或高于允许使用的最高压力时,则要通过排气口阀门放汽减压,以保证安全。
(3)温度计。是观察和控制蒸煮温度的仪器,其标值必须大于150℃,不能用100℃标值的温度计。现在许多蒸煮锅已不再使用水银温度计而改用数显温度仪了,但是数显温度仪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较差,最大误差高达10℃之多,因此,最好还是使用水银温度计,实际控制时应以水银温度计的数值为准。
(4)蒸汽进汽管。是让过热蒸汽注入锅内进行加热升温的装置,当加热到了预定的温度时就要关闭进汽阀门,当温度降低时,又要打开阀门补充加热,以保证在蒸煮时锅内温度维持在允许范围之内。过热蒸汽是先由蒸汽锅炉发生好的,一般都有140—150℃高的温度和0.6—0.8mpa的压力,它的原有温度一定要比需要蒸煮的温度高出10—20℃才行,否则无法达到蒸煮的目的。蒸汽进汽管可以安装在锅的顶部、侧部,也可以安装在底部或同时在几个部位安装。
(5)冷水进水管。是蒸煮完毕后对蒸煮包装袋进行冷却时,将高压冷水喷淋到锅内去的装置,它要由一个增压泵将水压提高到大于蒸煮锅内压力0.1—0.2mpa才行,否则压不进去。用冷水强制冷却,可以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6)进气管。是在强制冷却时让高压空气进入蒸煮锅内,以维持锅内压力等于或略高于保温蒸煮时压力的必要设备。我们知道,锅内空间的压力与蒸煮包装袋内的压力在达到平衡时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刚打开过热蒸汽阀门,往锅内充入过热蒸汽时,锅内空间的温度和压力都比蒸煮包装袋内的压力要高,但随着保温时间的延续,三、五分钟后它们就会达到平衡。例如在1 21℃保温三、五分钟后,两者的温度都是121℃,压力都是0.1 7~0.20mpa。
保温蒸煮完毕后,要从喷淋管注入冷水,用高压冷水强制冷却,这时锅内空间的温度会急剧下降,而蒸煮包装袋内的温度却不会急剧下降,在短时间内两者会有几十度的温 差。我们知道,水蒸气的压力是与温度成正比的,当用冷水 强制冷却的瞬间,锅内空间的压力会骤然降低,但蒸煮包装 袋内的压力却因其温度高出许多而不会同步降低。如果此时 不用高压空气进行反压控制,当蒸煮包装袋内与锅内空间的 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蒸煮包装袋便会膨胀,往往造成爆 破!所以,冷却时必须要打开高压空气的进气阀门,维持锅 内压力与保温时大致相同的数值,以免造成蒸煮包装袋爆 破,这就是反压冷却的作用。过去,许多食品厂对马口铁罐 头或玻璃瓶罐头进行高温蒸煮后,也是采用反压冷却工艺,否则会产生”胖听”或爆裂。
(7)数显温度仪。它是表示锅内温度数值的一种装置,但不是必备装置,只是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观察蒸煮温度的附属装置。
(8)排气口。是控制蒸煮锅压力的装置。当压力太高时,可手工放汽,而当冷却结束要将锅内冷水排尽时,必须打开这个阀门,让空气进去,锅内的水才能经过排水口放尽。
(9)排水口。是完成蒸煮操作过程后将锅内冷水排放出去的装置,需要注意的是,水放尽之后,才能打开锅盖,取出蒸煮包装袋。
现在有些公司称可以提供加热到135‘c的高温蒸煮锅,但又说其最高使用压力为0.22mpa。笔者认为,这样的高温蒸煮锅不够安全,最好不要使用。原因很简单,1 35℃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应该是0.41—0.43mpa,而不是0.22mpa。如果压力只有0.22mpa,其温度最高不会超过122℃,远远达不到1 35℃。这种只能耐压到0.22mpa的蒸煮锅,如果确实加热到1 35℃,实际压力肯定要大于0.41mp3,再加上冷却前要用压缩空气把压力再提高0.02mpa(即达到0.43—0.45mpa),就有可能因压力远远超过0.22mp臼而导致爆炸!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大家最好不要购买和使用这种高温蒸煮锅。
高温蒸煮操作步骤
下面以过热蒸汽法蒸煮锅为例,介绍一下蒸煮试验的操作步骤。
先在蒸煮包装袋内装入内容物,注意不要污染封口处的内膜,特别是油状或粉状内容物,以免影响封口牢度,致使蒸煮时破袋泄漏。装好内容物后,将蒸煮包装袋排气或抽真空,然后在封口机上加热密封,检查封口牢度,保证热封强度达到技术要求。
将蒸煮包装袋放入蒸煮锅内,关门(盖)密封,在关排气和排水阀门之前,可先打开蒸汽阀门,往锅内充入过热蒸汽,赶走冷空气。片刻后,关闭排水和排气阀门,继续充入过热蒸汽进行加热。当锅内温度慢慢升高到预定的蒸煮温度时,马上关闭蒸汽阀门,开始计算保温保压的时间,在保温保压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温度和压力是否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还要手工操作补充一点蒸汽,以保证温度和压力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例如,1 20~1 22℃、0.18~0.21mpa,127—129℃、0.40—0.45mpa或134—136℃、0.46—0.49mpa。
蒸煮杀菌的保温保压时间,因内容物(食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对猪肉、羊肉、鸡肉、鸭肉、兔肉类制品,一般是121℃40分钟、128℃20分钟或135℃5分钟,如果是牛肉类制品,则121℃60分钟、1 28℃30分钟或135℃10分钟,如果是水产类和豆类制品,是121℃20分钟或128℃10分钟,很少使用135℃高温。
保温保压完毕后,就要进行反压冷却,这一步相当关键。首先是慢慢打开高压空气的进气管阀门,让锅内压力比原来升高0.01—0.02mpa,然后再打开高压冷水进口阀门,让冷水喷淋到锅内。而且,在喷淋冷却过程中,锅内空间的压力最少也要维持与保温保压时相同的数值,切不可让锅内压力急剧下降,如果下降幅度太大又没有高压空气反压进去,就有可能因袋内压力高于袋外(锅内空间)压力而产生爆破、泄漏。只有当锅内温度下降到100℃‘c以下后,锅内压力才可以下降到0.10—0.12mpa。继续冷却到60℃时,就可以通过放气阀门解除压力,经排水阀把锅内的冷水放尽。
最后,丰丁开锅盖,取出锅内的蒸煮包装袋,这样就完成了蒸煮杀菌的全部过程。
能否掌握好蒸煮杀菌工艺,是用好蒸煮包装袋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时软包装生产企业会收到客户的投诉,称在蒸煮过程中蒸煮包装袋破袋、泄漏,但检查后又发现蒸煮包装袋的各层材料之间没有发生剥离脱层,而且剥离力还很高。这就说明包装袋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很可能是蒸煮操作人员没有控制好反压冷却这一环造成的。所以,操作人员一定要正确掌握整套蒸煮操作技术,特别是掌握好反压冷却技术,正确使用蒸煮包装袋。
另外,有些单位备有一般通用的医用蒸煮杀菌锅,蒸煮温度可以达到121℃或126℃,但它不带反压装置,在做试验时无法进行反压冷却,有时甚至蒸煮完后就直接放气减压,造成高温下的蒸煮包装袋像吹气球那样过分膨胀、爆破、泄漏,却误认为是蒸煮包装袋质量不过关。其实不然,这一点也值得大家注意。
上海申化科技公司 张烈银
信息来源:印刷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