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esimaja林场工作的伐木机。摄影:韩沁珂
“我喜欢伐木,”kimmo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他住在距离林场70公里外的村庄pälkäne,从事伐木工作近18年。在工作日,他会在凌晨出门,开车前往林场,并在那里工作8小时。kimmo表示,他每年在林场工作超过200天。他的祖父和父亲也都曾是伐木工人。
kimmo是当天在这片和标准足球场面积一样大的林场中唯一正在伐木的工人。在被记者问到工作无聊时会怎么办时,他笑笑说,“休息一下”。
在芬兰3380万公顷的土地上,有超过70%的土地被森林所覆盖。作为芬兰最大的私有林场主,upm芬欧汇川(下称upm)拥有超过60万公顷的林场,相当于上海市的面积。
这家总部位于芬兰的森林工业集团始建于1870年代,是仅次于诺基亚(nokia)、耐斯特石油(neste oil)的芬兰第三大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纸和纸制品生产商造纸公司。
upm环境专员tuomas kara介绍,芬兰的森林“接近自然”,虽然绝大多数正在开采的林场是人工种植的森林,但在物种多样性和树龄、树种结构上与原始森林相差无几。
每次砍伐时,伐木工人会根据需要选择树龄相近的同种树木进行砍伐,对树木的选择完全依靠伐木工人的经验和判断。根据树种不同,林场的生长周期在65-100年间不等。
虽然森林生长周期较长,但并不意味着每片森林要近百年才砍伐一次。伐木工人会在最终砍伐前进行一次幼龄树砍伐和两次间伐,每次间伐相距约20年。tuomas表示,间伐主要是对相距较近和长势不佳的树木进行砍伐,为其他树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在记者参观的这片kesimaja森林中,主要以松树为主要树种,生长周期约为70年,目前平均树龄57年。20年前,伐木工人对这片森林进行了第一次间伐,现在进行的是第二次间伐。到最终砍伐时,每公顷土地上只会生长有400-800棵树木,而这一数字在幼龄林管理前为4000棵。
“我们在砍伐森林的同时,会尽力保持森林原来的样子,例如在采伐时保持森林里的树种比例,或是把自然死亡的树木留在森林里,为部分微生物和动物创造生存环境。”toumas表示。
kesimaja林场。摄影:韩沁珂
目前芬兰每年森林的需求量是7000万立方米,并在不断增长,但使用量的增速远赶不上森林的生长速度。统计数据显示,芬兰每年树木的供应量超过1亿立方米。在芬兰upm每年需要超过1900万立方米的木材,其中超过90%都来自芬兰本国。
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管理是upm提出的“负责任的纤维”概念的一部分,“负责任的纤维”主张在全产业链坚持可持续发展。“很多人认为不同该品牌或工厂的纸张没有区别,但这些纸张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环境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upm特种纸纸业执行副总裁bernd eikens表示。
基于森林的新业务
自2000年来,数字化趋势不断压缩着包括新闻纸、杂志纸在内的传统纸张市场需求,面对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造纸企业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造纸企业之一,upm在2003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进行业务调整,减轻纸业业务比重。
“曾经占公司营收约75%的纸业业务,如今在营收中的占比只有45%。”upm技术部门执行副总裁jyrki ovaska表示。在过去10年间,全球印刷业务正在以每年4%的速度萎缩,受此影响,upm在新闻纸生产方面已经削减产能400万吨。
2009年,upm提出“绿尽其能,森林未来”(biofore)战略。jyrki告诉界面新闻记者,biofore也是upm自创的,“bio”表示生物的,可循环的,“fore”表示森林和先行者,upm希望将可再生产品和森林产品结合起来,并再次基础上进行创新。
“我们不应该只是一个造纸、纸浆公司,”已经在upm工作超过30年的jyrki表示,“upm一切业务都是基于森林的,我们可以在造纸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增值业务。”
在biofore概念的指导下,upm将集团业务调整为现有的六大业务板块,包括upm生物精炼、upm能源、upm特种纸纸业、upm欧洲与北美纸业、upm胶合板及芬欧蓝泰标签。
2016年,upm实现营收98.12亿欧元,息税前净利润11.43亿欧元,同比增长25%。六项主营业务中,除欧洲与北美纸业业务同比下跌4%以外,其他业务均实现增长,其中生物精炼业务实现了3%的增长。
生物精炼业务主要包括纸浆和木材的生产以及生物燃料研发和生产。
自2007年启动生物燃料业务后,upm已经在研发方面投入了超过1.8亿欧元。目前,其生物燃料业务已于2015年实现商业化。公司位于芬兰东南部的kaukas工厂的生物精炼厂,是全球首家生产木质交通燃料的商业化工厂,年产能10万吨。其产品主要用于芬兰交通运输业,为轿车、巴士和船舶提供燃油。
“虽然欧洲与北美纸业业务部门收入有所收缩,但是通过产能和效率管理,并不会拖累upm的业绩。该业务部门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为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帮助。”jyrki表示。欧洲与北美纸业板块主要生产新闻纸。
“upm是2016年芬兰所有行业中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jyrki略带骄傲地对记者说,“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公司在创新方面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现在,在总业绩中占比20%的生物精炼业务是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2016年,该板块创造了41.1亿欧元的利润,占到总利润的35%。
“新业务的开发需要时间,生物燃料业务从研发到量产用了八年时间,生物化学材料用了16年,但是我们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jyrki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传统造纸业务的进化
数字化在压缩传统造纸业务的同时,也为造纸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电商的兴起以及需求的改变,让标签纸和特种纸市场快速发展。
2016年,upm特种纸纸业和芬欧蓝泰标签两项业务分别实现4%的增长,销售额合计占整个集团的25%。
由于纸张及纸制品相关细分市场众多,纸业巨头的产品转型重心也各不相同。美国国际纸业集团(international paper)进入了纸箱市场,并收购了占该行业市场份额合计35%的多家纸箱制造商,而美国莫霍克纸业(mohawk paper)则在数字印刷和和贺卡业务上大获成功。
upm则瞄准了格拉辛纸和标签纸市场。
多数人或许对格拉辛纸感到陌生,可是一定会对快递标签下一层表面光滑的半透明底纸有印象。这种耐高温、防潮、防油的纸张就是格拉辛纸。
“包装越多,标签越多,对格拉辛纸的需求也越多。”upm特种纸纸业文化用纸及特种纸亚太区销售副总裁jaakko nikkilä称。目前,upm格拉辛纸年产量已经超过150万吨。
2014年离型纸(以格拉辛纸为主要原料进行涂硅)在亚洲的销量约160亿平方米,预计2020年,将会达到267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近9%。而upm是全球最大的格拉辛纸生产商之一。
与一般的印刷和书写用纸相比,标签底纸——格拉辛纸的特性对纸张生产和回收提出了特殊要求。
在位于芬兰tervassar的tervasaari纸厂,记者见到了目前世界上最宽的生产格拉辛纸的纸机,这台64米宽的机器可以以每分钟1500米的速度进行生产。
该厂于1872年开始投入生产,主要产品标签用格拉辛纸,目前年产量30万吨。
全球最宽的格拉辛纸造纸机,tervasaari纸厂的8号纸机。摄影:韩沁珂
该厂总经理jari tamminen在交谈中多次提到,tervasaari纸厂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格拉辛纸循环使用技术的工厂。据称,格拉辛纸会在德国进行回收处理,随后运到tervasaari进行循环利用。
用作标签底纸的格拉辛纸在回收再利用上主要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方面,纸张小且分散,难以统一大量回收。另一方面,纸张表面的硅涂料清除成本高,同时,清除下来的硅也难以清洁处理。
“upm的格拉辛纸回收率在15%左右。”upm欧洲与北美特种纸纸业业务发展总监mikko rissanen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相比芬兰100%的旧报纸杂志回收率,格拉辛纸的回收率比较低,mikko称,目前正在与更多的商标企业进行合作,提高格拉辛纸回收量。
芬欧蓝泰标签业务是upm旗下专门生产标签纸的业务单元。作为全球第二大不干胶生产商,2016年芬欧蓝泰年销售额为14亿欧元,该部分生产包括食品饮料标签、数码印刷标签以及工学化学标签在内的各种标签。
在中国市场的机会
虽然upm最大的市场仍在欧洲,占据其业绩的63%,但是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是其增长最快的市场,2016年,upm在亚洲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全球销售额的18%,中国及亚洲地区也是upm特种纸纸业和芬欧蓝泰标签两大业务的主要市场之一。
1998年以来,upm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20亿美元。其在江苏常熟投资的造纸厂是芬兰在华最大的单项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年生产能力超过140万吨,雇佣员工1300余人。2016年新落成投产的常熟纸厂3号纸机,是中国第一台能根据市场需求在不同之中间灵活切换的纸机。
“目前中国造纸行业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约1亿吨,均为全球第一。”中国造纸学会常务理事长曹振雷曾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jaakko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面临数字时代的冲击,北美及欧洲地区的纸张需求出现了饱和的趋势,但亚太区域的纸张需求仍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复印纸。
在特种纸方面,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样迅速,”目前特种纸在全球的需求增长速度大概在3%-5%之间,中国需求增速是翻倍的。”jaakko称。
从2014年开始,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其中约四分之三源自电商。预计到2017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将突破400亿件。与之对应的是,upm离型纸(格拉辛纸的一种)在亚洲的销量,正在以9%的速度增长。
作为环境绩效提升的试点之一,常熟纸厂也是upm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典型范例。
现在,常熟纸厂是upm全球纸厂中耗水量最小的一个,生产一吨纸的耗水量约为5-6立方米。“我们还在改进生产技术,希望将常熟纸厂的吨纸水耗降低到4.4-5吨。”常熟纸厂总经理petti putkinen表示。
近10年间,常熟纸厂已经实现每吨纸的水耗降低60%。能耗降低25%,废弃物填埋量降低60%,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99%。同时,工厂造纸白水循环率可以达到98%。
“中国环保政策的收紧对于中国和upm都是有好处的,严格的环保措施会提高竞争纸厂的环保成本。而且落后产能的关闭也可能造成短期内纸价的上涨。”petti说到,“在环保方面,upm已经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企业,但是我们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技术,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