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冷门的类目怎么办?大类竞争少,流量少。下面小编用例子告诉你淘宝冷门类目卖家是如何活了5年做到五冠的?从2012年代理李宁羽毛球器材开始,这家名为“id小雨”的淘宝店,如今已经是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五冠金牌卖家。这种销售成绩远没有一般服装卖家来得迅速。但由此可见,即使是只针对国内2000万羽毛球用户的冷门产品,如果服务细致,选品精准,依然可以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小而美”的店铺。过去五年,设计师出身的创始人何来经历了一些品类和品牌扩张的探索,在产品选择和用户运营上也有自己的打法。更有野心的是,他还尝试推出自己的产品,依托店铺流量,与一般线上代理形成差异化竞争。问:目前店铺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答:目前门店主要代理李宁品牌,占销售额的90%,其中羽毛球品类占40%,其余为篮球、游泳等护具产品。羽毛球拍单价最高。一副球拍能卖到2000多元,但平均客单价在65元左右。
自2012年开店以来,现在已经有五个皇冠了。
问:羽毛球配件在淘宝是冷门品类。
当时为什么选择切入?
如何解决初期供应问题?
答:我一直对运动产品情有独钟。
所以我有很长时间去深入思考卖什么产品,当时后台也有机会。
首先,在羽毛球领域,李宁非常注重人情,这体现在整个管理体系中。
尤其是对于中小经销商来说,批发和零售没有区别。即使在小商店里,商品的价格也是一视同仁的。其次,配件普及性不强,sku较少,可以有效控制库存,降低库存风险,增加现金流;
同时销售周期长,降低了对商品升级备货的要求。最后,中国目前有2000万羽毛球人,每周定期打12场。羽毛球是消耗品,所以也有足够的市场支持和用户粘性。恰好,我开店之初,正值李宁大力清库存时期。我把之前的积蓄全部投入产品,花了十几万买了一个专用的羽毛球拍。从我的经验来看,虽然觉得能保证销量,但还是觉得不放心。
问:你认为什么时候可以扩大品类和品牌?你走过哪些坑?
答:开店之初,我以为自己有足够的现金流。我开始尝试卖衣服,但最后因为自己在备货上的判断失误,被库存压得喘不过气来,只好放弃。如果这次是因为不符合店铺的发展节奏,下次就是因为我忽略了产品和消费者的匹配度。不久前,我得到了一个英国品牌的在线授权,可以在店里销售内衣。这个品牌在跑步领域还是比较专业的,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但是我的店里几乎没有销量,目前还有10万元的库存。仔细分析后,我意识到品类扩张不能盲目。
一定要等到店铺达到一定的体量,聚集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再从他们的需求出发,逐步扩大品类。在品牌上,我也相当谨慎。2013年底,我开始接触其他品牌,比如aq、耐克等更高端的护具品牌。问:相对于淘宝的冷门品类,如何选择产品应该是店铺的命脉。为了保证销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你在选择具体产品时有什么标准?答:从我的经历开始,我已经开店很多年了。
首先,每个产品、品类、品牌都要有足够的相互促进。不同的功能和人群要对应相应的产品,一个品牌要对应一种风格。尽量不要在店内重复和互相竞争。其次,产品定价直接影响销量。李宁的品牌本身就讲究高性价比。和其他店爆款的方式不同,我的每一款产品销量都比较平均。还是那句话,sku越多越好,但是你必须亲自把控每件产品的销售率,有效且精准。问:由于羽毛球是一个相对小众且垂直的群体,属于淘宝的冷门品类,如何找到这部分消费者?
答:我想到了一个找人群的办法。一开始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体育相关的论坛上,积极发言,和一些活跃用户互动。在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网友后,我自己组织了一个社团。凭借多年的产品设计和销售经验,我很快获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自然成为了意见领袖。他们对运动器材表现出很大的需求,所以我会顺便推荐店铺,根据各自的特点推荐相应的产品。这样就完成了引流。
接下来,我又陆续加入了几个社区,第一批用户通过口碑传播,渗透到更多的相关社区。我推荐产品的节奏趋于稳定,紧跟李宁最新产品和当前趋势,形成相对固定的频率,培养用户的交互习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不就是当下火热的“内容营销”和“社群”吗?
此时,我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了体育营销专业的人才来负责,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淘宝的冷门品类虽然不好做,但只要坚持,方法得当,也能像例子中的店铺一样成功。
以上是淘宝冷门类目卖家如何活了5年,做到五冠?希望对你有启发。
宝贝,如何选择最准确的品类?小众品类推广引流经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