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印后加工技术的十年变迁

2024/7/4 3:20:04发布31次查看
20世纪最后5年和21世纪初的起步5年是中国印刷业发生深刻变化的年代,也是继“自动照排、电子分色、高速胶印、装订联动”16字方针后,酝酿提出并积极贯彻“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28字方针的时期。此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通过举办论坛、展览、召开年会等多种形式起到了推动中国印刷、设备、器材等相关行业协调发展的作用,印刷企业与设备器材制造厂、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长,关系更为密切。印刷设备及印刷器材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
毫无疑问,作为印刷业不可或缺环节的印后加工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在“印后多样、自动化”上发展迅速,使中国图书和包装产品的整体质量有了实质性的进步。28字方针对实现“印后多样、自动化”的要求是:“广泛采用自动化、连续化的设备和手段,逐步改变以手工加工、半机械化生产的落后状况,从根本上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并力争达到国外先进国家的一般水平”。近几年来,在我国骨干印刷企业中,这些目标不仅已经达到,而且有所超越,印后加工水准可以说已经达到先进国家的中上水平,而非一般水平。这些国家的大量印刷品在我国加工后再返销即是佐证。
如果说印刷业的投资者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对赢利能力较强的印刷设备的投资与改造,而轻视或忽视了对印后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改造的话,那么近10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最初5年,这一局面有了明显改观。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对印后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最终实现成书的大型无线胶装线为例,在1999年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出资近2千万率先于全国同类企业引进瑞士马天尼公司产潮流型胶装线及精装线以后,德国澳伦贝格、柯尔布斯等大型胶装线一台接一台地进入内地的书刊印刷企业,一改历史上以手工、以小型圆盘包封设备为生产主体的状况。马天尼公司上海办事处告知,该公司生产的胶装线在1999年以后进入内地市场的总量不下百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为图书成书作配套的意大利阿斯塔公司、瑞士马天尼公司生产的锁线机,德国产的mbo、stale和日本产的shoei折页机,德国产的波拉切纸机及德国的海德堡公司、瑞士马天尼公司生产的骑马钉装订线,在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