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到10年内,让每个孩子人手一个makerbot。”这是makerbot创始人布里·佩蒂斯(brepettis)的梦想。成立于2009年的makerbot是美国一家小型创业企业,凭借互联网及美国纽约的一家实体店,2012年该公司营收1500万美元,而仅2013年一季度,营收已达1100万美元。makerbot的打印机可归类于开源硬件产品,这类产品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在之前硬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意。金模3d打印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指出,在中国,活跃着一大批创客,不少“创客工程师”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购买一台廉价的桌面开源打印机,设计有创意的艺术品或电子产品。“不过这样的开源打印机往往用上2~3个月就坏了,工程师则通过开源代码修理改进打印机,并把相应的改进方案回馈给开源打印机公司,使其做得更完善。”罗百辉表示,创客们“打印”出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艺术节展示以及diy创意电子产品等,不少作品亦吸引了风险投资人士的注意。此外一些高校及专业院校通过3d打印机打印教学模具或学生的创意、创造产品模型,是3d打印机销售的另一市场,增长速度很快。这两类用户对3d打印机的需求,都集中在小型桌面类3d打印机上。正是在桌面用户需求增长的背景下,makerbot选择与stratasys合并。stratasys董事会主席、fdm技术创始人scottcrump表示:“目前stratasys公司共拥有550项专利,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可以越过知识产权的限制。”“目前国内3d打印在航空、高精制造领域应用成果明显,但是尚未大规模应用。”上海卓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展益彬说,行业发展受阻,自身也在寻求新的突破,小型桌面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业发展慢的现状。新一轮并购潮
3d打印界有两家巨头:stratasys与3dsystems。前者见长于工业级3d打印机制造与销售,而后者则强于在消费领域,有人把该公司生产的打印机誉为3d打印界苹果的ipod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