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金银墨印刷质量(二)

2024/6/10 19:11:19发布17次查看
4.底托欠坚实、印刷压力不均匀造成金、银墨层发花
用凸版工艺印刷金银墨若采用胶合板作为印版底托的话,由于胶合板坚实性差,受压变形系数大,并且平整度也不好,印刷金银墨版面时,容易产生印刷压力变异现象,以致使印刷压力不均匀或不足,这样印刷墨层必然容易发花。所以,印刷金银墨版面宜采用平整度好、硬度好、坚实性强的金属性版托,如磁性金属版托、铝质版托,可较好地提高印刷墨色质量。
5.纸质纤维间隙大、表面粗糙吸墨性大,造成的金、银墨色发花
印品墨层亮度与纸面的光泽性有很大的关系,若纸面粗糙不平,光泽度差,金银墨印上去后很快为纸的纤维组织所吸附,那么,印刷墨层亮度就差,如采用胶版纸、凸版纸和白卡纸印刷金银墨,呈色效果必然不理想。所以,为了确保金银墨印刷质量,宜采用玻璃或铜版纸等类纸面光泽度好的纸去印刷金银墨,印刷工艺效果较好。
三、金、银版面印迹粗化和发糊的原因
1.调墨不当
油墨的流动性如何,决定着油墨的传递效果和印刷质量。如果金银墨调得太稀或太浓,布墨时版面边沿或阴图文处的印迹容易积墨而变粗或出现糊版弊病。那么,印刷金银墨的稠度、粘度调配至什么程度为适呢?这个就很难说了,也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规范。因为印机结构性能不同、印刷环境温度不同,对印刷油墨的浓度要求也就有所差异。总的来讲,印机上墨辊多、速度快、印刷气温高的情况下,金银墨适当调浓些,这样油墨受到热量后会相对变稀,正好符合印刷要求。如果一下子把油墨调成印刷所需的流动性,印刷中油墨受热变太稀后印迹就容易扩大。
2.墨量太大
印刷金银墨时,如果输墨量过大,各墨辊上的油墨层过厚,涂布到印刷版面后,由于图文版面滞留过多的墨量,那么,在压印过程中,多余的油墨势必被挤到版面图文边缘,使印迹发毛起糊。所以,印刷金银墨应控制好合适的出墨量,以确保印刷质量。
3.包衬虚松
当外包衬反复垫贴或垫贴纸片拖尾部没粘住产生飘动,以及包衬没有勒紧包实,压印后版边缘也会出现起毛印迹,故应把好包衬工艺技术关。
4.印刷压力偏重
当垫版不平整,底托版不够方正使版面起弓状或垫版压力过重,也会造成印刷图文发糊、发粗,对此要把好垫版工艺技术关,印版应垫平、垫实、高低垫得合适。
四、底色墨层晶化使金、银墨附着不上
1.底色油墨层干燥过度引起的晶化
印刷底色墨时,如果燥油用量过多,就会使印品上的墨层干燥速度过快,油墨层结膜后即会产生一层晶化膜层,使金银墨叠印附着不上。所以,燥油用量要适度。
2.底色墨层印刷过厚引起的晶化
印刷墨层厚实,印品墨层亮度就高,视觉效果好一些。但是,若印刷墨层过于厚实,表面结膜后形成晶化现象,金银墨就难以印上去,印上去后也很容易拉脱油墨层,故应控制好底色墨层厚度,一般来说有叠印的底色墨层应适当印薄一点,甚至把底色墨色相调深一点使印刷墨层薄点,也能符合质量要求。
3.叠印时间间隔太长引起的墨层晶化
底色印刷后的印张,若置放时间太长,墨层干燥过度,也会使金银墨叠印附着不上,叠印墨色发花,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底色墨印刷后干燥至八九成程度即可叠印。
底色墨层出现晶化现象后,应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可用布去擦试底色墨层,破坏结晶膜以增强金银墨附着能力。其次,在金银墨中加放碱性液体或389树脂油加工工业皂片。第三,适当增加金银墨版面印刷压力,使金银墨牢固粘附于底色墨上。(完)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