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
a 机械强度:冲击强度、压缩、抗拉强度、破裂强度
b 隔离性:防潮性、气体阻隔性、遮光性、保香性
c 稳定性:耐高温性、耐光性、抗寒性、抗化学腐蚀性、耐老化性
◆安全卫生性——不含有害物质及毒性添加剂,不产生杂质。
◆非反应性——不与内装药剂发生反应或吸收。
◆作业性——适合包装设备加工。
◆简便性——易开封。
◆商品性——透明、光泽度。
◆易废弃性——体积减少,环保性好。
◆经济实惠性——生产效率性、包装基材成本低等。
医药品有些需要5年保证期限,特别对于吸潮或氧化易变质的药品,要求包装具有很高的阻隔性。而氧气阻隔性中0cc/m2和1cc/m2之差在5年内结果相差很大而出现问题。如果0cc和1cc之间的变化都不行,就需要求很高阻隔性包装基材,而且基本都采用铝箔组成。
2.在药品包装中尤其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1)防止杂质混入:所谓杂质,是指昆虫、毛发、粘附异物、污物混入、材料碎屑等。
2)防止臭味:不允许产生印刷油墨、胶粘剂残留溶剂及封合层的异味。
3.药品的包装基材构成:
1)粉剂的包装基材构成:按粉剂(颗粒状)的吸潮性和遮光性的档次程度分类。
2)药丸的包装:过去对药丸多采用sp包装和ptp包装方式,而近来八成以上是采用ptp方式。此外,sp及ptp的集中包装方式有:
a.阻隔性要求水平低的:pe光膜(70-100μm)
b.阻隔性要求水平中等:pet/pe/al/pe/,kop/pe,dpet/pe
c.阻隔性要求水平高的:pet/pe/al/pe(可以兼用干燥剂)
4.药品的包装基材构成的更改
在更改新的基材构成时,必须对其包装基材作功能评价,检查与药品的反应性,与药品的吸收性(热封层吸收药剂的成份)。
1)阻隔性的评价:必需在40℃×75%rh条件下进行6个月的加速试验。由于必须实施如此占用时间的测试,所以其他基材代替现行铝箔结构的变迁进展很慢。
2)向卫生部门申请:改变包装构成时,必须收集数据向卫生部门申请批准。
5.现行产品的基材构成。
通常情况下,小包药品的包装基材构成是pt/pe/al/pe或pet/pe/al/pe。小包需要具备防潮性、分切性,多使用pt(mst)材料。作为特殊结构,有大正制药公司的“pabron s”(药品)。
构成:pet(12μm)——油墨//al(9μm)//pan(30μm)(规格50×70mm。该构成中热封层采用了pan(聚丙烯腈树脂)。pan可以直接接触食品,作为化妆品、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包装基材适合卫生要求。具有耐化学腐蚀性、气体阻隔性及保香性。而pe材料会吸收药剂的某些特定成份,但pan不吸收成份且易热封加工。(罗小明)(《印刷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