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lc生产厂家确定后,plc的型号主要决定于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在满足设备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生产成本。
从技术的角度考虑,以下指标是选择plc型号时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1.cpu性能
plc的cpu性能主要涉及处理器的“位数”、运算速度、用户存储器的容量、编程能力(指令的功能、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的数量等)、软件开发能力、通信能力等方面。在使用特殊功能模块、特殊外部设备或是需要网络连接的场合,应考虑到cpu的功能与以上要求相适应。
此外,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cpu的价格也是需要设计人员考虑的问题之一,选择的plc既要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其功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1/0点数
plc的输入/输出点数是plc的基本参数之一。i/o点数的确定,应以上述的i/o点汇总表为依据。在正常情况下,plc的i/o点可以适当留有余量,但同时也必须考虑生产制造成本。对于以下情况,应适当考虑增加一定的i/o余量。
①控制对象的部分要求不明确,存在要求改变可能;
②i/o点统计不完整,设计阶段或者现场调试时可能增加i/o点:
③plc扩展较困难,但控制系统存在变动可能性;
④使用环境条件相对较差,plc工作负荷较重:
⑤维修服务不方便,配件供应周期较长。
i/o点(包括程序存储器容量)的余量选择无规定的要求,更没有固定的计算公式,一切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避免教条主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与合理。
3.功能模块的配套
选择plc时应考虑到功能模块配套的可能性。选用功能模块涉及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上,首先应保证功能模块可以方便地与plc进行连接,plc应有连接、安装位置与相关接口、连接电缆等附件。在软件上,plc应具有对应的控制功能,可以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编程。
4.通信能力
对于分布式plc控制系统、远程i/o控制系统,plc的通信功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对于集中控制系统或单机控制系统,既要考虑到用户现有外部调试设备等的正常使用,还应考虑到用户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增强通信功能,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plc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因此,在选择plc通信能力方面,应有一定的超前蒽识,保留系统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