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精密铸造法多采用分体结晶器,尤其是铸造扁铸锭时.水套与结晶器是分开的。随着铸造工艺技术的发展,现代精密铸造法的结晶器是一体的。用老式结晶器铸造时冷却水消耗量大,因为老式结晶器供水不是封闭的,一部分冷却水敞火而起不到冷却作用,而且一次冷却与二次冷却的冷却强度差别人,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铸锭质量缺陷;而用现代结晶器铸造时.冷却水消耗量小.实践证明它仅是老式结晶器用水量的70%左右。目前国外多采用低液位结晶器铸造,其目的就是提高冷却强度,减少或消除一次冷却后气隙区的加热现象,因此几乎不存在二次冷却的淬火情况、扁铸锭普通铸造已经将结晶器高度降至100人,当然这需要操作者有很高的操作水平或增设液位白动控制系统。
冷冲却强度对冷却水温度的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通常情况下,冷却水温设定在20、,但是由于地区气候条件。供水设施条件及厂房温度等不同导致变化较大,因而出现地区性或季节性铸锭质量缺陷。现代结晶器供水系统带有脉冲或交叉变相功能,均由工艺编程决定,因此冷却强度可依据铸造工艺需要设定为曲线,特别是针对某些低温塑性不好的硬合金,精密铸造时冷裂纹和热裂纹几乎同时存在,附加挡水板系统,使铸锭表面温度升高到拉伸变形塑性温度,消除铸锭冷裂纹,工艺上再采取防止热裂纹措施,即可以获得优质铸锭。
在精密铸造过程中,特别是在“等轴”工艺制造中,金属温度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因此,也对许多质量特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测量和控制不当,金属温度的差异会对成品逐渐的尺寸、晶粒尺寸以及表面和内部的疏松程度、机械性能、产品的热撕裂倾向性和薄壁部分的充满度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改善对金属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方法会提高铸件的质量以及生产率,降低维护和劳动力成本,减少测试费用以及责任赔偿费用等。然而在精密铸造过程中,温度的测量时非常苦难的。特别是使用感应溶化设备的精密铸造,一般是使用某种类型的非接触红外辐射热电偶或者高温计作为金属表面温度的测量,使用高温计进行测量,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些误差,从而常常受到误导,这些精密技术条件只是在实验室中的理想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