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广东一部分有远见的涂料生产企业高举起“环保健康” 的大旗,在南粤的涂料市场展开了一场“绿”浪革命。截至今年6月份,该省已有24家企业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其中16家是涂料生产企业。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长夏青教授高度评价了这些涂料企业对环保的贡献,称他们是国内“绿色住宅”、“绿色装修”、“绿色房地产”的先行者。
洋品牌抢滩登陆兵临城下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最著名的10家涂料生产企业都先后登上了中国大陆这个全球最大的涂料市场。据报载,“立邦”在上海、苏州、惠州和廊坊等地建立了5家建筑涂料厂;英国ici继在广州建立乳胶漆工厂后,又在上海投资4000万美元建立大型涂料厂。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在中国或建厂或建立营销机构,凭借自己手中强大的资本、知名而优秀的品牌、有效的现代营销手段,与资历浅、实力薄的中国本土企业共同分割涂料市场这块“大蛋糕”。
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人均涂料消费量不到0.4千克,其主要原因是外墙涂料的应用比例较低。而发达国家建筑涂料的人均占有量均在 10千克以上,例如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就为15千克。这些进军中国涂料市场的国外知名品牌看中的正是潜伏着的巨大市场。应该看到,进入中国的绝大部分洋品牌,指标都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它们的产品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最大卖点,就是低毒低害甚至无毒无害。这种保护环境、有利健康的产品对正从温饱奔小康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已经形成一种向往、一种现实的认可。从另一方面说,我国最初一批的“绿色”涂料消费者,正是国外优质涂料品牌启发并培育的。
对此,广东涂料业内一批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扬起追逐 “绿”浪的风帆,才能在激烈的中外品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劣质品鱼目混珠祸害市场
在“绿色消费”的内涵还没有完全弄清以前,一些标榜自己是 “绿色环保产品”的涂料就已经面世了。许多涂料厂商抓住消费者对 “绿色”产品鉴别能力不强的弱点,纷纷先为自己的产品戴上一顶 “绿色”的帽子,以期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在现代家庭装饰中,许多消费者喜欢用乳胶漆涂饰墙面。然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用涂料涂饰后的居室,经常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弥漫一股刺激性的气味,呛嗓子、辣鼻子,严重的竟让人睁不开眼。据环保专家介绍,从涂料中挥发出的有毒有害气体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可长达数10年。但据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他们所购买的涂料,无论是固化剂还是溶剂,上面均标有“环保”、“绿色”、“健康”等标签。由此可以推知,在国内的涂料市场上,有相当一批标有“绿色”、“环保”等标签的涂料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这给我国“绿色”涂料企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高举大旗争当“绿色先锋”
让真正的“绿色”产品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这是行业内的共识。为此,广东一批涂料生产厂家以“绿色”为己任,争当“绿色先锋”。
今年3月,国内涂料巨子——广东嘉宝莉集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功研制开发出无毒无害的固化剂,并通过了广东省省级科学技术鉴定。由于固化剂是聚酯涂料(漆)和聚氨酯涂料(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嘉宝莉”的成果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国产的无毒涂料已经向我们走来。
6月中旬,由广州珠江化工集团、巴德士化工有限公司、顺德神州涂料有限公司、卜内门太古漆(油)有限公司、汕头市龙湖昌丰有限公司等16家南粤大地上优秀的分属国企、民企、合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涂料企业联合发表了一份《环保联合宣言》,这不仅在广东,而且在全国也是首例。他们在《宣言》中表示:“我们是一群致力于绿色文明建设的企业。我们承诺:我们将矢志不移地去研制和开发新的绿色产品,并保证已有的和即将开发的产品环保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考虑资源与能源的保护与利用;生产时,采用无废少废新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使用时,要有益于公众健康;在废弃阶段,我们亦考虑产品的易于回收和处置。”
这份掷地有声的宣言表明,这些已获得“中国环境标志”的广东涂料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无论是面对涂料洋品牌的大兵压境,还是面临假冒伪劣产品的围追堵截,能让中国民族涂料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惟一出路是,走真正环保健康的光明大道。
让一批有觉悟、有远见的涂料生产企业取得这个共识是不容易的,而让众多的消费者和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共同培育“绿色”市场,就显得更加任重道远。但是,既然“绿色”大旗已经树起,“绿”风劲吹的日子也就不会太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