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产地)德国拜耳 | 牌号2400 |
销售方式品牌经销 | 类型标准料 |
加工级别注塑级 | 特性级别增强级 |
用途级别通用级 |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半个多世纪的耕耘使得bayer和ge成为了全球聚碳酸酯的主要供应商,占据着半壁江山。继它们之后,美国的陶氏化学、日本的三菱、帝人,以及一些韩国公司相继掌握了聚碳酸酯的合成技术,并纷纷建厂,投入到浩浩荡荡的生产大军里来,但终究抵不过两位前辈在这个市场上的根深叶茂。2011年,全球聚碳酸酯的产能大约为466万吨,而bayer和sabic(原来的ge塑料)就分别占去了33%和22%的份额;日本厂商大约占了17%的产能;韩国企业也占去了8%的产能;其余如俄罗斯、沙特以及泰国都有大规模生产聚碳酸酯的能力。
同时,由于亚太区域作为新兴市场的崛起,各大聚碳酸酯供应商纷纷在该区域建立生产基地,使得亚太区域的产能与欧美国家的产能达到旗鼓相当的程度。
那中国有没有国产的聚碳酸酯呢?虽然早在1958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就开发出了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但是由于早年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以及近年聚碳酸酯价格滑落等原因,直到2014年,我国也仅仅只有几个年产不到万吨的聚碳酸酯小厂。
在日益追求国产化的今天,该来的终归会来——2011年,中石化和sabic宣布将在天津合资建立年产26万吨的聚碳酸酯项目。如果说这个带着一半洋色彩的项目和真正国产化还有一步距离的话,那么2015年4月,浙铁大风化工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聚碳酸酯装置的成功投产,算是结束了国内无万吨级以上自主工业化装置的历史。当然,要做到与欧美老牌公司以及日韩新贵们分庭抗礼,还需假以时日。
不过,随着塑料行业盈利水平的逐渐降低,欧美老牌公司渐渐退出了这个市场:2010年,陶氏化学将其聚碳酸酯业务部出售给贝恩资本,取名为styron, 2015年该公司又改名为trinseo;2015年9月,bayer宣布将旗下材料业务集团(包括聚碳酸酯业务)独立出来,赋予其一个新名字——covestro;的变数是ge塑料,2007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以116亿美元收购了ge的塑料部门并更名为sabic 创新塑料部门,又于2015年10月解散创新塑料部门,将其并入新的“特殊产品部门”,其位于美国皮茨菲尔德的创新塑料总部也被关闭。当年工程塑料界的王者落得如此结局,让人唏嘘不止。白云苍狗,风云变幻,不知从这里起步的杰克·韦尔奇会作何感想。
为什么聚碳酸酯这么好用?一年466万吨的产能到底用到哪里去了?只有了解了聚碳酸酯的性能,才会知道它的应用市场。
光学特性。它的透光率在90%左右,接近于玻璃但是又比玻璃轻,不易碎,易于加工。有人会以为这就是所谓的“有机玻璃”,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有机玻璃的学名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虽然也是透明材料,甚至光学特性比聚碳酸酯还要优越,但是,它的力学性能与耐热性能比聚碳酸酯相差太多,而且还不防火。所以就综合性能而言,聚碳酸酯更全面,应用也更为广泛。
力学性能。聚碳酸酯是刚性与韧性的有机结合体。一般而言,一种材料刚性很好的话,它就会很脆,往地上一摔就会碎。但聚碳酸酯虽有很好的刚性,很难将其折弯,它的韧性却也相当好,由其制成的产品,即使有重物从高处落在其上,也不容易破碎。例如,4公斤的圆球从0.1米高处落在1.2cm厚的聚碳酸酯板上,聚碳酸酯板能够完好无损。
阻燃性能。2010年11月上海市胶州路一场大火,让防火阻燃材料备受人们的关注。相较于其他塑料而言,聚碳酸酯有着优异的防火性能。在不添加任何阻燃剂的情况下,纯的聚碳酸酯就可以通过一定级别的防火测试。如果辅以少量的阻燃剂,聚碳酸酯就能达到级别的防火标准,同时,还不会损失其优良的光学以及力学性能,这是其他塑料产品根本做不到的。
耐高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所有塑料都会在一定温度下变软,从而失去使用价值。这个温度值也就是该塑料的使用温度。可以想象,这个温度数值越高,塑料的使用范围也就越宽。聚碳酸酯的使用温度可以达到120度至130度。大约十几年前,流行过所谓的“太空杯”,透明、轻便,它就是以聚碳酸酯为原材料制作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四个主要特性,聚碳酸酯还有其他一些优良性能,比如电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等等,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