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云南马帮做为茶叶运输的主力以外,据说还有使用牛来驮运茶叶的“牛帮”。但它们毕竟太小众了,数量极少。加之,牛走起来实在慢得不成体统。只是临时急用应付的办法。而四川雅安进藏的茶就更为牛叉了,“人帮”,以人来驮运茶叶。呈现了一个茶路上的“悲惨世界,”可怜的苦命人成为当中的一分子,人像牲口一样背着沉重的茶叶走在高山雪岭中。一不小心,就连同茶叶一起跌下山崖去。一个悲催的生命就此结束,人生的无常事时刻伴随着每一个人,任何的怜悯之心也阻挡不了人生的苦难。作为贡茶的普洱茶,却要幸运许多。向来是不缺银子的,驮出去的是茶叶,回来时已变成白花花的银两。云南马帮的汉子们在高山野岭轮转着,历经各地成百上千人的轮递。将一片片普洱茶慢慢传送到北京城。传递到达官贵人的茶桌上。送到位于九五之尊皇帝的茶杯里。说到这里,不由浪漫地幻想上一把,不由想起了那个曾经拍了2.8亿元的“鸡缸杯”。刚开始觉得很疑惑,那么“一个烂杯子“,凭什么值那么钱啊”?后来了解到,据说,有乾隆皇帝的题款。这就不奇怪了,“沾了皇气的边”。有了极高的文物价值。普洱茶也同样是沾了人家的皇气才火爆起来的。大家都知晓,鸡缸杯那可是乾隆皇帝的“专用杯”。恰好,乾隆皇帝又如此喜好普洱茶,它们在历史上是否有缘分相聚呢?幻想归幻想,任何的追忆与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将空无与消失。在无常的巨轮下一切的现存物境与幻像终将湮灭。
马帮汉子就相当于现在的卡车司机,不同之处是他们驾驶的是马匹。悲催的是,他们却不可以骑马的。马匹已用以驮运茶叶,早已没了他们的位置,只能与马儿一块徒步行走。所谓的“驾驶”只不过是在路上赶着马走,所以他们便同马儿一般的辛苦。两条腿的需要跟上四条腿的骡马,辛劳之态不言而喻。彼此都是一群大山里相依为命的苦命动物。照顾管理马匹是他们分内的工作,所驮运的茶叶呢,那是他们长年经营着的饭碗,是一生人里牢不可变的依靠。须细心的照料与看管,不让其淋湿破损。普洱贡茶这一带的马帮运输以汉族为主,汉族相对这一地区来说是极为有科学头脑的,且要聪明的得多。起码,那儿的少数民族是这么想的。汉族木匠发明出来专门运输用的“马驮子”,也就是货架。将货物捆绑于马驮子上,茶叶每天抬上抬下马匹是非常的方便。古代的路途上通常都有马店,类似于现在的汽车旅馆。一般来说20多公里便有一个能解决食宿的小驿站。贡茶出发前需祭祀一番,以求旅途的顺利。清政府花银子修建的那条运茶的五尺道,修到易武已为终点。马帮驮上贡茶出发先走到象明,然后接着是倚邦、勐旺、在走现今的普文,思茅【现在的普洱市】,宁洱【以前的普洱县】。在到磨黑,茶庵潭,在到达墨江的通关镇。通关曾是古道上的重镇,有许许多多的马店。是古时众多马帮休整的一个重要驿站。镇子里,哪儿曾有一条磨损得非常光滑的青石坂路。路确比丽江的石坂路有感觉得多得多,是完全不同的风格。那是一种青蓝色的石头,石头并不规矩,一眼望去,极有岁月的沧桑之美。一条街上开满了遍地的历史之花。可惜啦,当地人觉得这样是落后的表现,他们需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就给埔了一层水泥上去。现今,已追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