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黄尾毒蛾防治

2024/4/24 12:51:56发布3次查看
黄尾毒蛾(euproctissimilisvar.xanthocampa)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桑毛虫、金毛虫、毒毛虫。分布东北及湖南、河北、河南、云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安徽、江西等地。寄主有月季、梅、桃、海棠、桑、李、梨、柳、樱花等等。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影响树势。
黄尾毒蛾
形态特征
成虫体白色。雌蛾体长15~18毫米,翅展34~40毫米;雄蛾略小,触角羽毛状,腹端有橙黄色毒毛1丛。翅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黑褐色纹。足白色。卵扁球形,黄褐色。卵块椭圆形,每块有卵200~300粒,表面覆有黄色绒毛。1龄幼虫灰褐色,2龄全身出现彩色。老熟时体长30毫米。头黑,胸腹黄色,有1条红色背线,各节上有很多红、黑色毛疣,上生黑色及黄褐色长毛和松枝状白毛。第一、二腹节膨大,背面各有1黑色毛丛,第六、七腹节背面中央各有1橙红色小盆状突起。蛹棕褐色,体长13毫米。茧长椭圆形,灰褐色。茧薄,外附幼虫脱落毛。
发生特点江浙一带1年3~4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裂缝或枯叶内结茧越冬。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第一代幼虫6月中旬为害最烈,食性杂。第二代幼虫发生于8月中旬高峰期,第三代幼虫为9月中旬,第四代幼虫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卵产于叶背,卵有腹末黄毛覆盖。每雌蛾产卵200~550粒。卵期4~7天。幼虫8龄,8~37天,2龄起开始有毒毛,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白天停栖叶背阴凉处,夜间取食叶片。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结茧化蛹。蛹期为7~12天。
毒蛾类害虫的防治技术毒蛾类害虫一般不会造成很大危害,不需要专门的治。但有些种类会间隙性暴发,造成很大危害。
1、捕杀毒蛾产卵呈块状,而且比较集中;多数种类1~2龄幼虫有群集取食习性,很容易发现,结合果园的栽培管理,清洁果园,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加强整形修剪等,可清除在枝叶上的卵块、初孵幼虫和蛹但进行捕杀时,要注意防护,需穿防护服,以防毒蛾侵害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
2、诱杀毒蛾成虫多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盛期,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集中消灭。此外,还可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成虫等。
3、利用病原微生物控制毒蛾类害虫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当毒蛾类害虫在田间普遍发生危害时,可用白僵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质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很多种类都以商品化生产)等喷施防治。
4、化学防治在毒蛾类害虫大发生时,其他的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时,可选用一些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类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可选用的农药有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70%澳马乳油、10%天王星乳油、2.5%澳氰菊酯乳油、2.5%功夫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等,按使用说明施用。三龄前的毒蛾类幼虫多群集为害,不甚活动,且抗药力弱,这是化学防治毒蛾类害虫的关键时期。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