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辊、墨辊的合宜硬度与合宜辊压调节,也是水份油墨移转的重要因素,因为很多人把墨辊、水辊,甚至于印刷滚筒,以全面上墨打满版,看其触幅宽、窄来断定印刷机调节辊筒压力大小的参考,这只有相对的准确性,却没有绝对准确性。至于什么是相对准确性?比如触幅5mm太重了!调成4mm或3mm就一定是轻了,反之6mm则是加重的触幅。但辊筒或印刷滚筒的直径不同,其触幅相同时并不表示其压力是相同的,直径大一倍其触幅要增加一倍压力才能相同,至于直径小的触幅,同样也要恰如其份的缩减其触幅来计算,压力才能合宜产生而不会太过份重。另外平版印刷机的所有橡胶墨辊和印刷辊筒,都是依硬软相间的排列方式,而软质橡皮辊或装有橡皮布的橡皮滚筒是做为被压时的内缩弹性体,因此这些橡皮弹性、硬度(shore hardness)肖氏硬度值,也左右了压力大小,同样大的接触深度或触幅,硬质的橡皮滚筒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较软的橡皮辊或橡皮布及衬垫则产生较小的压力反应,所以硬式的衬垫入侵压力只能有0.05~0.07mm压力,中硬式可有0.12~0.15mm压力,软式衬垫则可达到0.2~0.3mm入侵压力,否则满版的油墨转移性会变差。至于在压力不足下,因传水、传墨不佳,就需要极厚水层、墨层才能在不正常的缝隙间做转移,自然也就没有真正所需供墨、供水层而产生太过份供水或供墨。如果在大量厚膜的水墨乳化下做不正常生产,不只油墨转移性差,也容易使印刷品上的印纹胀大、延迟干燥、发生背印,而且墨色晦暗、网点扩大。常见很多墨辊、水辊使用久了,辊筒橡胶因释出材质而瘦身,产生墨辊、水辊压力不足现象,须做停机检视。在印刷完了不再保存的废版上,放下四支触版墨辊或一支水辊靠向印版,至少可检查最后传向版面这一关的压力,能否保存正常?停机后,再按寸动正转或反转,看一下辊筒表面横向触幅残迹,是否左右一致、触幅适中?但里面辊筒触幅这个办法行不通。所以触幅法来看印刷机的压力,有其方便性、参考性,但被验物的直径和硬度,也是另外一个参考指标。如果墨辊压力太大触幅太宽,不只使油墨移转量变化,更容易使油墨发热软化,产生容易乳化又使供墨量降低的毛病,因此发生印版容易损坏,以及橡胶发热膨胀表皮受伤的毛病。
墨辊须具有亲油性橡胶,才能常保印刷油墨附着,不容易受湿润水的胶体附着而脱墨。另一方面水辊须要更软质的亲水性橡胶,若用到墨辊亲油性橡胶,那么就会大幅降低供水量,而且很容易产生沾墨情况影响供水量,更重要的在水辊不均匀沾墨之下,势必要加大水量,使最低供水区块有足够水份,那么没有沾水的区域,就会太过份的供水了!产生区域的严重乳化,这种上水不均匀现象,其不顺畅程度并不小于水辊直径变形。
墨辊一般分成两个或三个不同橡胶硬度等级,上方接近墨槽辊部份和骑辊的橡胶用的比较硬,大约35°shore,版面的墨辊要软一点,以减少冲击性条痕及版头磨光滑的28~30°shore,其它则在30~35°shore之间。水辊用很软的亲水橡胶,大约18~22°shore硬度,水辊太硬供水量会因压力变大而降低。目前不少厂家把水槽辊由镀铬改成陶瓷表面的水槽辊,一方面可以避免氧化铬形成有碍铬辊亲水性,另一方面陶瓷水辊更保有良好又长久亲水性,有些厂家也据此来减少甚至于不用ipa异丙醇酒精,达到更环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