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按需印刷在数码印刷行业的优越性(上)

2024/4/14 22:16:46发布15次查看
按需印刷现在已成为业内最热门的新型印刷服务方式,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围绕着2008年奥运会而准备拼搏一回时,按需印刷成为数码印刷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由于它采用数码印刷技术,曾被作为数码印刷的同义语;更由于其常被用于短版活,而常与短版数码印刷相混淆。按需印刷的真正含意为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本文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按需印刷”(pod,printing on
demand)来自于1989年r.r.当纳利的按需书籍印刷生产,当时还是一种有风险的投资事业。当纳利以2台伊士曼柯达ektaprint 1392印刷机和几种电照相复印机开始,在一个3000平方英尺的厂房中运营。在24~48小时之内,按客户要求的数量,定量生产学校教科书、专业书籍与商业指南等印刷品。当纳利每年可接受1万个订单,其中包括有6000个单本无线胶订书籍的订单,年生产6000万张a4印张和25万本印刷品;所有都是按需生产的,不生产中间产品,也没有成品库存。到1991年底,当纳利每年印刷生产超过1亿张a4页面。这种运营方式实际上定义了按需印刷(pod),pod也成为以后10多年来用于书籍、文档、财务等的一种印刷服务模式。
1991年,施乐公司以其docutech production publisher的网络版进入数字式pod领域,对市场产生额外的冲击,同时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pod被定义为“按客户需要的时间、地点、数量”进行的全部印刷。实际上,这个定义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短版印刷,包括数字方式与传统方式。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数码彩色印刷出现之后,许多印刷机厂商认为pod只是一个技术复杂程度不高、价值较低的服务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个性化印刷出现,尽管与pod是不互相排斥的,但有些人却过于强调个性化印刷的作用。实际上,个性化印刷后来并未能产生出预期的效果,而过分突出个性化印刷的偏见,却自然影响到pod的发展,也因而不利于彩色数码印刷的快速增长。
在此之后,印刷机制造厂最终认识到pod是一个更大的机遇。今天,网络印刷已成为供应商的“最佳业务”之一;但是在网上下订单的后面,印刷生产与完成客户需求的全部运营都是按照15年前同样的pod模式。在pod的复兴中,它已成为彩色数码印刷的最大增长部分。惠普、柯达、奥西、xeikon和施乐(富士施乐)已有许多汽车手册。中小学用印刷品、企事业管理用品。连锁餐馆菜单等各种按需印刷的例子,这些应用中有些是个性化印刷。一些大型企业已建立起较大规模的pod事业,如英国的ravensworth公司安装有4台xeikon数码印刷机,用于房地产印刷品的生产,每天按需生产25万张a4印张,没有成品库存。波音的一个子公司jeppesen,安装有5台hp
indigow3200卷筒纸彩色数码印刷机,用于航空手册与导航图的按需生产。
时间性
pod是按需要量来印刷生产与分发的,并且生产周期也是基于最终用户需求的。在大多数应用中更强调的因素是时间,这是数码印刷的优势之一,它能印制最新信息并使它快速到达接受者。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客户付给数字式pod额外费用(高过传统短版生产的费用)中的60%,是直接产生于时间因素,换而言之,额外费用的付给大部分是因为产品通过分发渠道到达最终用户的时间减少了。在传统短版印刷模式中,客户按一定印数订购印刷品,产品印完后通常是整体发送给客户,客户把它放入库存以供接下来分发。从订购到产品实际分发,再到最终用户,所花的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或更长。很明显,数码印刷在时间性上是具有优越性的。
pod要求按最终用户的要求启动印刷订单,即按客户要求将产品即时印刷并即时分发给最终用户。实际上,pod是按需印刷与即时完成客户需求的合并,这种即时完成客户需求使pod具有时间上的优势,并使pod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例如,一个2500本的短版活,每3个月印刷一次。在pod模式下,为了使印刷客户处于更有利位置,能更快速地响应需求上的变化、或者在产品本身上更及时地做出改变,可把这一任务再分成多个更短版印量的pod,进度安排可以更频繁些,以求更紧密联系到最终用户对产品的现实需求。产品出来了,即使有库存的话,数量也是很小的,主要还是被留在分发渠道上。pod使印刷客户能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由于pod的价值已被更好地了解,因此每个pod订单的印量逐渐下降,而订单频率明显增加。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