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配电柜的前、后门打开后,开低速运转,再将机速升至中速。一个人在配电柜的后门,手持钳形电流表,分别测主电路中六个可控硅的交流进线电流值(六个可控硅在配电柜前门侧的安装位置如图一所示),并作好相应记录,然后告之于立于前门侧准备对六块触发器触发角度进行调整的人以便于调整(立于前门侧维修的人应事先将六块触发器上“斜率”电位器的锁紧螺母拧松,以便可用电笔进行调整。六块触发器在配电柜前门侧的安装位置如图二所示)。根据所测电流,一般应择出其中最小和最大者先行调整。因三相式全控整流电路中有一个可控硅的电流(因调整)发生变化,即会使整个电路的电流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或另几个可控硅的工作电流也发生变化,并且所调者的电流变化越大,对另一个或另几个可控硅的电流影响也越大,故调整“斜率”电位器时应以微调为宜,而不可动作过大;否则,有可能将电路越调越乱。举个例子说明:若用钳形电流表测1号可控硅(scr1)的输出电流为2a,测6号可控硅(scr6)的输出电流为18a,测其它可控硅的输出电流多在9a左右,则说明整个电路的电流基准值应为9a左右;可以9a为基准值,微调1号触发器的“斜率”电位器,使其输出值逐步增大——1号可控硅的输出电流由2a逐步增大(比如现增到6~7a样子),再测6号可控硅的输出电流是否也已由18a跟随降了一些(比如说已降至13~14a)?若皆有变化,说明调节有效,则继续微调1号触发器,使1号可控硅的输出电流继续上升,6号可控硅的输出电流跟随下降,直至均达到理想值9a(也可反过来,微调6号触发器的“斜率”电位器,使6号触发器的输出值变小——6号可控硅的输出电流下降,同时迫使1号可控硅的输出电流上升,直至均达到理想值9a);或交替调节两块(1号和6号)触发器(这是针对调节一块触发器使其可控硅的电流发生变化,但不能使另一可控硅的电流也发生同比例的反向变化,或双方变化后不能都达到正常值,而是有一些差别,此时就需要采用交替和相配合的调节方法才能凑效),使各自控制的可控硅的输出电流渐趋于一致。然后再测其它几个可控硅的工作电流——看有无受调节的影响而使电流产生升、降的情况?如有,可根据情况,再分别予以调节……当六个可控硅的工作电流被调节得趋于一致(正常值)了,此时机速便会同步得以提升;然后再按“增速”,使机速尽量升高——看是否能达到最高速?若能达到最高速,说明调整一次成功;若未能达到最高速,可再用钳形电流表分别测六个可控硅在高速时的交流进线电流值,择出其中差别较大者,再分别予以细细调节,直至使六个可控硅的输出电流趋于一致——机速可上升到最高速时止。然后按减速,使机速降至低速运转后关机。为检测是否已完全排除故障,可再开机(包括点动、低速运转、增和减速)都试一遍,无误后,再将各触发器上“斜率”电位器的锁紧螺母重新拧紧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