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法救济是什么意思
司法救济是指当宪法和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对受害人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补偿,以最大限度地救济他们的生活困境和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基于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谐。
二、司法救济和司法救助的区别
司法救济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是存在区别的。救济分为三类,一类是社会救济,一类是私力救济,还有一类是公力救济,也就是司法救济。这是司法救济的原始含义。司法救济又被运用到了刑事诉讼法中,产生了新的含义--是对于被害人的一种救济形式,被害人受到刑事犯罪行为的侵害之后,财产、人身和精神受到损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做出了判决,但是被告人没有更多财产用于经济赔偿,国家因此给予被害人一定的救济,这就是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救济。当然,这个司法救济和原来的司法救济就不同了,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救济可以表述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三、司法救济与行政救济的区别
(一)两者给予救济的机关不同。
司法救济是向法院、仲裁机构请求救济;行政救济是内部纠正不合理不合法的救济方式,救济的机关是上一级行政机关。
(二)两者救济方式不同。
司法救济通过诉讼或者仲裁获得救济;行政救济通过行政复议获得。
(三)两者适用范围不同。
司法救济涉及民事纠纷、行政诉讼、刑事纠纷等均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行政救济适用范围非常狭小,仅针对违法、不当行政行为。
(四)司法救济是最终的救济,对于通过行政救济仍然无法解决或者不服的,仍然可以通过司法救济进行再次救济——即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复议的结果进行救济。
综上所述,司法救济是指当法律授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人民法院应当对我们进行救济,给予我们适当和必要的补偿。以上便是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司法救济是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