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组采用了几种不同的rbd损伤模型来调查与红细胞清除和铁原子回收相关的机制。小鼠实验揭示血液中存在受损rbcs导致了一种特殊的单核细胞群迅速增加,这些细胞摄取受损rbcs,移动到了肝脏和脾脏中。但数小时后所有这些rbcs都定位在了只观察到存在于肝脏的一个特殊的巨噬细胞群中——这些细胞是由吞食和处理碎片、受损细胞和微生物的单核细胞所生成。这些巨噬细胞最终会在不再需要它们时消失。
研究人员还证实表达趋化因子(指导其他细胞移动的蛋白)将摄取rbc的单核细胞吸引到了肝脏处,导致了铁回收巨噬细胞累积。阻断这一过程可导致rbc清除受损的几种征象,包括毒性水平的游离铁原子和血红蛋白,肝脏和肾脏受损的迹象。
肝脏是清除rbc和回收铁的主要器官,这一事实令人感到惊讶,是因为肝脏依赖于由骨髓源性单核细胞组成的一个缓冲系统,这些单核细胞可以破坏血液中受损的红细胞,它们定居在肝脏中,在那里变成了能够回收铁的过渡巨噬细胞。我们发现的这一机制有可能是有益或是有害的,这视乎情况而定。如果过度活化,它可以清除过多的rbcs,但如果它行动迟缓或是受损,则可以导致铁中毒。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提供给我们有关这一机制起初如何发生的细节,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在各种情况下利用或抑制它。
红细胞穿越血管把氧气输送到几乎身体的各个角落和缝隙。但并不是所有的红细胞能够携运氧气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的一个研究人员团队,通过工程红细胞表面上具有的“粘性”蛋白,赋予红细胞携运无论从治疗免疫性疾病或癌症的药物到用于血管成像的放射性分子的能力(把红细胞转变为药物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