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琪乐塑业集团经过十年在西南市场的勤奋努力、艰苦创业用智慧和汗水,在曲折和磨难中,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带领员工不断拼博、不断创新,从开始的十台圆织机、几十名员工,发展成为拥有琪乐塑业有限公司,四川琪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瑞享包装印务有限公司、四川好德包装印务有限公司、四川津鹿包装有限公司,占地200余亩,固定资产8600万元,420台圆织机,员工1800余名,产值逾3亿元的四川琪乐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以塑编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
成都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同时也是市场需求量增长势头最猛的地区之一,被评为2004年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这里,水泥、粮食、盐业、化工、建材等产量大,发展速度快,包装所用编织袋需求量大,上升势头迅猛;这里,有勤劳、朴实、智慧的人力资源;有良好的招商引资办企业的软、硬环境,政府对企业讲诚信,具备了让人放心、办事效率高,能做到因事制宜,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帮企业所需,特事特办,使投资者能够一心一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成都新津也是全国最大民营企业———希望集团的发源地。
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居中心地位,四川人杰地灵,巴山蜀水,养育了勤劳、朴实、智慧的人民,每个四川人都热恋着家乡的山川秀水,在处处都听到乡音的土地上,在天天能与家人团聚的氛围里,最能找到适宜自己生存的土壤,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能创造出工作中的奇迹。他们无论是语言交流,还是生活习惯、拼搏精神,都为干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都得了具体体现,个人才干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当地的生产力发展还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空间,提供了发展机遇,我们选择了当地生产量小、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塑料包装制造业,面对用量大,市场缺口大,彩印袋有50%以上的产品由外地入川,这种产销失衡的现状,把优良的设备、先进的经营理念,运用到四川,就地招聘员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降低了成本,赢得了时间,占领了市场,满足了市场需求,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塑编行业做强做大的基础。
(二)
塑料编织行业的发展,客观上要受到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国家政策等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聚丙烯的价格为例,由于受到两伊战争、美伊战争的影响,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冲击,涨幅很大,目前聚丙烯的粒料价格已上升到1.25万元/吨以上,比99年初上涨了2.6倍,国家政策的调控、取向,也会对市场需求发生直接影响;加之一些中小企业相互竞争压价,以次充优,造成市场价格偏低,竞争十分激烈,进入微利或保本,有时甚至是亏损的境地,企业的生存发展实在不容易,稍一不慎,就可能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淹没。
在这种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应当审时度事,综合分析,摸清脉络,抓住发展经济主线,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入世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定会在塑编行业的生产经营中反映出来,我们应当看清这一发展主线,不被暂时的局部的困难所迷惑、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决策。我困难,别人也困难,只要咬牙,顶住了眼下的困难,就有希望,胜利就在前头。二十来年在塑编行业的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做大才能做强,做强才能抗风险,运用温州人特有的胆识、果断决策、付诸行动就能成功。2000年春季,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我把资金集中起来,攥紧拳头,一举修建了注册资金达2000万元的四川琪乐塑业有限公司,受到四川省、成都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主要领导人周永康、张中伟、蒋巨锋、谢世杰、王荣轩、黄小祥、李达昌、李春城、葛红林等领导先后到公司视察。由于这一逆向思维,知难而上的决策,使我很快从60台圆织机一跃发展到200台并与拉法基水泥厂、新希望饲料、纳爱斯集团、德阳天元集团、龙蟒化工集团、自贡盐业集团公司等500余家客户建立了牢固的供货关系,我又运作资金和部分银行贷款,新修了四川瑞亨包装印务有限公司,四川好德印务有限公司,于2002年又涉足建筑行业,创建了四川琪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我们敢为天下先,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敢于冲破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桎梏,勇于突破某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陈规,顶着压力上,温州人善抓商机,敢冒风险的投资意识;那种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总是先人一步,使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快速发展。
(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深刻地反映了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点。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微观经济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加入wto后,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新的环境和竞争压力。创新是发现、发明、创造等活动的总称,因而它更是具有经济学的意义。
开拓创新、诚信经营是企业内在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管理理念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为什么众多的中国民企,其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如此的脆弱?一个人的交流渠道越畅通,信息量越丰富,创造的成功率才越高。一个企业在前进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人无完人,人如果不懂得放弃,就不能创新、更不会超越,我们只有坚持时时创新,使企业与众不同,独树一帜,自成风格,不断地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想出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做出新成绩,才能有新的高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为企业的领导者,决策人,一定要明微而知著,高屋建瓴,善于洞察市场的变化,对客户的要求、企业发展的方向,原材料、设备研制的新趋势,乃至国家政策所指的方向,国际市场的信息等,都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进行去粗取精的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适时采取新的举措和部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世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创新就是企业的生命,管理理念的创新、用人不避嫌、举贤不避亲,家族社会化,管理上台阶,刺激人的思维能力,高效率运转,促使人注意力集中,精神焕发,产生激情和进取心,增强人的智力效能;产品创新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增加花色品种,投入新设备、采用新工艺,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诸多方面的需求,时时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永攀高峰。
(四)
面对加入wto,市场竞争的新态势,企业文化做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作用已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支柱,发展的动力,管理的基础,经营的依靠,竞争的武器,成功的核心,是企业不断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源泉。
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从诞生开始,就以一定的文化形态存在着,企业的商标,建筑风格,产品的形态、色泽等等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更容易拥有市场竞争的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构筑坚实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市场经济充分发育,生产力高度发达,企业大型的必然产物,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是文化力的竞争,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人的素质,在于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投资,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现代企业经营者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人力资源的争夺上,放在人的潜能的发掘上,放在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上。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富有人情味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成为企业管理者新的选择,我们要发挥企业党、团、工会、妇联组织的政治优势,总结提炼企业精神,一个企业能够把众多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面,不同利益关系的人们组合在一起,要靠企业文化力的作用。否则是不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的实力包括经济力,科技力和文化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协调、评判、传播、传递等功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说服力,感染力。辐射力和创造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上无往而不胜的利器,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企业必须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优质服务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市场的必然选择,为此,企业必须大力提倡职业道德,实现优质服务,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同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竞争也集中表现为企业形象的竞争,一个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信用度和美誉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形象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竞争的高层次。因此,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之一,一定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认真总结提炼。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更加富有朝气和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在经营理念上质量第一、诚信上帝。在人才选拔上,我们择优录用,培训激励,委以重任,在内部管理上,率先垂范,奖罚分明,善待员工,全面激励,实现双赢,形成了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建百年老店,是做强做大的根本。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我深深地体会到,与时俱进、创新搏击是做强做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