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宣传误导。现在有些生产胶粘剂的单位,在其产品介绍上,在其宣传资料上,往往用虚假的成分去误导用户。二年前,拜读过一偏文章,说他的胶粘剂可以制造耐180℃高温蒸煮的蒸煮袋!最近,又看到一些资料,把压敏胶所具有的性能引入到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里来,所以,这种胶表现出很强的单组份压敏胶的特性,复合时基材的表面张力要求不是很严格,稍低一点也能粘牢,对真空镀铝膜的复合也有较好的效果,一般不会产生铝层转移,且剥离力还较高。但胶膜始终不交联固化,始终表现出粘性,像压敏胶一样,二三个月后剥离力降低,耐性很差。还有部分资料在宣传无苯油墨和醇溶性胶粘剂时,不适当地把醋酸乙酯也列入有害有毒物质的范畴,过分夸大醇溶性胶的优点,这是值得大家探讨的。最近有资料报导说,乙醇被人体吸收后会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醛,而乙醛和甲醛一样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并非醇溶就绝对安全。
⑦卫生安全性检测项目欠全前面已经讲过,卫生安全性问题很重要,但又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一方面是用胶单位还没有把它看成与价格、粘接牢度、耐性那么同等重要,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人来查、没有出乱子,能过得去就行。另一方面是胶粘剂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没有把它当作主要技术指标来抓,认为反正大家都在生产,都在销售,我当然也可以。
我国不少胶粘剂生产销售商和代理进口胶的供应商,只做过ld50的单项检测,而没有再进行更全面、更严格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检测。严格地讲,仅做ld50一个项目是不够的,因为它只是急性毒性的表面现象,不知道潜在的、隐性的和累积性的危害程度如何,只知道在多少剂量时会有50%的受试动物要发生死亡,然后按ld50的数字参照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去确定毒性的程度。我国对物质的毒性程度一共分为六级:若要更全面、更严格,若要知道它有没有潜在的危害,则要做第二阶段的毒理学安全性试验,要从遗传学、变异学、生化学、组织学、血液学、器脏检验、食物吸入量、食物转化率、生长曲线等项目上检查,全部都没有问题时才可更放心使用,才称得上是安全胶、放心胶!在上面提到的七个问题中,固体含量偏低和包装重量不达标,仅仅会造成使用胶粘剂的成本提高,而假如卫生安全性不合格,就会伤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
食品厂、药品厂在选用包装材料时,一定要严格审查制造包装材料的原辅材料(也就是您的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这才是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四、建议
1、建议所有生产、销售胶粘剂的单位,以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有关包装材料卫生安全的规定,在原料选购、产品配方、工艺控制上全面严格把关,以便做到生产放心胶、销售放心胶,让大家使用放心胶。
2、生产和销售胶粘剂的单位要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品种、适应新的要求上来,不要搞抄袭、重复,不要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上动脑筋,不要在降价销售上搞竞争,而应该在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上下功夫,使行业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3、所有用胶单位,要建立原料进库的检测手段,对购进的胶粘剂按其产品说明书的内容指标进行分析检验,合格的才进库,才允许使用,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后再去检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要对症下药,根据所用的基材、最终要包装的物品、包装后要经过的加工工序条件来确定挑选哪个牌子、哪种型号、具有哪些特性的胶。普通塑/塑复合的就选用价格便宜的普通胶,铝/塑或镀铝膜复合的就选用铝箔专用胶,抗酸辣介质的就选用功能性胶,耐121℃以上高温的就选用蒸煮胶,农药包装的就要用农药胶。在采购时不要一味追求便宜,还是要坚持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准则。当然,高档胶完全可以用在中、低档产品上,但有大材小用和成本太高的问题,而低档胶虽然成本较低,但不能用在中、高档产品上。因此,必须以性价比为原则,选择使用、对症下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