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丽垃圾”引起了怨声载道,国家也一再明令禁止,但是其蔓延的趋势仍有增无减。“美丽垃圾”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究竟应该从生产源头上遏制“美丽垃圾”还是要努力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
“美丽垃圾”泛滥成灾
每年的节假日后,一些废品回收站就会忙碌起来,这里“美丽垃圾”成堆,制作精美的纸板、轻巧漂亮的塑料盒,编制精美的水果篮等尽显奢华,其中以酒类包装最多,甚至有用红木等名贵木料做的包装盒。
“美丽垃圾”成为商品的"脸面"走出柜台时,价格不菲,很可能比深藏盒内的物品卖的还要贵。可当它们取去"内核"后,豪华外衣便一分不值,成了一堆难以处置的废弃物,只落得个颇具讽刺性的“美丽垃圾”雅号。
包装是商品的脸面,也是消费者认知该产品的媒介。对于商品进行适当的包装,既可起到保护和保鲜商品的作用,又可增加其外部的美观,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旦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包装大,商品少,则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也造成了“美丽垃圾”的泛滥。记者在超市看到,营养保健品放到锦盒里的价格和简装时相比可以相差数10倍,普通水果如果用高档果篮盛装价格也立马上升,更有大量为特定节假日量身定做的价格不菲的精装月饼、精装元宵等。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曾联合发文规定月饼包装不得超过月饼本身价值的25%;月饼销售不得搭售其他商品。可是厂家商家却与政府玩起了"猫鼠游戏",月饼不让过度包装,就将"豪华外衣"套在其它商品上。于是过度包装并无收敛,“美丽垃圾”照旧横行。家住杭州体育场路的杨先生就有这样的感触:"每年过完节后,家里总会堆积起许多漂亮的包装盒。扔了,怪可惜的;不扔吧,留着没用,放在家里还占地方。只得当垃圾卖了。"
但一旦当做垃圾卖,这些美丽包装的价值就"一落千丈"。常在杭州文三路一带收集废弃物的孙阿姨告诉记者:"每斤塑料从3块到1块不等,纯白色的薄膜8毛一斤,纸盒是3毛一斤。这些包装盒再漂亮也没有用,还不如每斤七八毛的旧报纸行情好呢。"
“美丽垃圾”何以长盛不衰?
食之无用、弃之可惜,有如鸡肋的“美丽垃圾”不但给消费者造成了困扰,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仅衬衫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168万棵碗口粗的大树。此外,包装材料中相当一部分是难以降解的塑料,更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尽管如此,包装豪华商品的消费群体还是有增无减。
“美丽垃圾”缘何屡禁不止?又是谁"造就"了市场上过度包装商品飘红?网友adaion在搜狐论坛上发文指出:首先是愈演愈烈的奢侈风,尤其是公款消费,专拣贵的和漂亮的买,"催生"制造商在外包装上大动噱头,给商品穿上豪华"衣服"牟取暴利。其次是消费虚荣心作祟,一些顾客觉得包装精美说明质量好,送礼有面子,使过度包装受到青睐。商家为了多挣钱,消费者为了图面子,共同"助推"过度包装,惟独不去考虑浪费资源,危害环境。导致了大量“美丽垃圾”的产生和"猖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