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作品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1982年的《少林寺》恰逢其时,彼时大陆人刚刚爬出束缚多年的精神渊薮,风华正茂英武干练的李连杰+中华文化中有很深影响的少林功夫+香港电影人全新的制作理念,使得《少林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飞冲天也在情理之中,假使换到现在,《少林寺》未必能造就当年的辉煌,正如在《新少林寺》出现的吴京一样,他和当年的李连杰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始终未能像李连杰那样大红大紫,可见“时势造英雄”是非常有道理的。《新少林寺》精良的制作和宏大的场面不知道超过《少林寺》多少倍,可放在眼下,在“大片”辈出的时代,没有一个过硬得故事,很难过得了日趋成熟的观众这一关。
影片前半部分的军队闯少林、侯杰(刘德华)设鸿门宴以及飞车救女等段落都营造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全片的精华也集中在这里,侯杰、曹瞒(谢霆锋)和宋虎三位军阀之间的斗争也被表现的富于戏剧性,这些都是新时代新技术和新理念所能创造的东西,在旧版的《少林寺》中是看不到这样的激烈场景的。而必须非议的同时也必须表扬的是香港导演在动作片中巧妙运用的煽情技巧,这种技术手段往往能让一部缺点很多的娱乐片在某几个瞬间打动人心,而这些煽情瞬间往往就是电影票房的发力点,这在《十月围城》、《线人》等影片中都有过生动的体现,导演通过撕裂亲情和刻意放大延缓死亡过程来表现最悲情的场面,本片最大的亮点也正是有些“用力过度”的煽情段落,侯杰力救妻女和少林武僧一个个悲壮死去的场面无法让人不在情感上泛起波澜。让观众不希望死去的人一个个惨烈地死去,或许是有些俗套的做法,可事实证明这也是高明的做法。
其实《新少林寺》和旧版相比,在思想立意上要高出许多,在情感诉求上也复杂很多,1982年《少林寺》只是简单地讲述一个身负家仇的少年入少林学武报仇,并义助唐王李世民伐无道的演义性质的故事,其间并无多少人性上的讨论,放在现在来看,也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电影。《新少林寺》将故事放置在二十年代军阀割据、外强入侵的民族家国大背景之下,这显然更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而军阀侯杰和曹瞒的行为也具有人性复杂性方面的探讨,后面这一点正是《新少林寺》所试图努力搞出新名堂的地方。可不幸的是一个大军阀从杀人如麻到一心为善的过程太过牵强,演技日渐进步的刘德华再卖力也无法改变剧本人物的唐突和纠结,同样地,阴险毒辣的曹瞒的最后幡然悔悟或许符合人之将死的心境,可是与之前他的阴毒相比,始终让人无法信服。这电影就是这样纠结,如果想得不多,它是一部节奏紧凑、富于戏剧性并且还让人泪眼婆娑的好看电影,但如果想多了也不免意兴阑珊。
纵然我们尊重和感念佛家积极的劝善教义,也无法掩盖影片单薄的故事内容,在立不住的故事面前,再宏妙的佛学高论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死尸遍地炮火连天中,刘德华左一句“停手”右一句“醒醒”,未免有些说教的成分,联想到影片最后那个悲壮又有深意的场景,《新少林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部宣传少林寺和弘扬佛法的广告片,可也不知道本片耗巨资搭建的“少林寺”被一把火烧掉值还是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