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里咋种上了水稻?”记者挺纳闷,在这家牛奶制品企业厂区内的空地上竟然有几位农民正在插秧。“这是企业污水处理水稻试验田,经过处理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氮、磷、钾,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种水稻不用再添加任何化肥。”
“这就是试验田里出产的大米,绝对是绿色食品。”企业负责人拿着一盒大米对记者说,“这说明我们的水好。”企业用这种方式形象地说明其污水处理水平。
张景辉说:“不但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我们区还与23个重点污染源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状,将总量控制指标下达到180余家参加环境统计的工业企业,并进行在线自动监测。目前,区内工业企业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工程治理设施运转率达到100%,稳定达标率达到100%。”
减排的同时还要循环。在沈北新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一家稻米深加工企业里,水稻不仅磨出了绿色大米、稻糠制成了稻米油,稻壳还能用来发电,这不但使企业节省了成本,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年减排二氧化碳1.31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硫42.5吨以上,减排烟尘1000吨以上。”企业负责人估算。
对企业的高标准要求不但没有把他们“吓走”,而且随着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张景辉说:“新区近5年累计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600多个,合同投资额近2000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8个。生态、环保建设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加速迸发,有力推动了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