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9日,机构cbinsights的分析师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发布报告《ai的25个趋势》。在这份报告中,人脸识别被多次提及。cbinsights分析师认为,从解锁手机到登机航班,面部识别正在成为主流。早期的商业应用正在安全,零售和消费电子领域取得进展,面部识别正迅速成为生物认证的主要形式。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人脸识别技术在中美两国的重视度日益增高,相关数量不断攀升。3月25日,广州日报发文称,佛山的河长通过人脸识别“签到”,就能在线上完成“巡河”工作,人脸识别技术已运用到“治水”领域。政策支持下,人脸识别持续升温近年来,持续出台利好政策,人脸识别技术热度不断提升,资本纷纷入局,一批明星企业快速崛起,为相关产品的迅速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给人脸识别普及打开了门缝;其后,《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为人脸识别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扫清了政策障碍。同时,2017年人工智能写入政府报告,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对人脸识别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的加大。2017年12月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规划“到2020年,复杂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有效检出率超过97%,正确识别率超过90%”。近两年在落实网络游戏实名制、建筑工地实名制的过程中,人脸识别技术立下了赫赫战功。结语:目前我国做人脸识别的公司既有bat这三大巨头,又有计算机视觉“独角兽”商汤、旷视、云从、依图以及其他科技公司,为赢得巨大的市场,算法提供商们在精度的小数点上展开厮杀。为实现项目落地,人脸算法厂商纷纷寻求与传统安防厂商展开合作,加速落地“普惠ai”。相信随着国内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深入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