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
香港理工大学的李毅教授认识到了现有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并根据自己在纺织行业多年的经验,设计出了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来测量这些经“人工改造”的织物。虽然众多的织物制造商强调他们织物的吸水特性,然而却缺乏相应的标准及可靠的测试方法来验证这一点。通过将一系列的传感器置于织物内外两侧并导入一定量的水分,李博士成功地为液态水分管理提供了一种测量工具。
工作原理
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的使用快速而简单。将试样放入仪器中,接触皮肤的一面向上,将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倒在织物接触皮肤一侧的中心位置,模拟人体排出汗液的过程。试样两面的传感器分别测量它们在各个环形内(直径分别为5mm,10mm,15mm,20mm,25mm及30mm)的导水性能。在测试进行2分钟的循环后,织物的湿润度及导水性增加。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测试者可以得到接触皮肤侧织物的润湿时间、吸水速率、浸湿半径及扩散速度等的精确读数,以及累积单向传递能力与织物的整体液态水分管理能力(ommc)。
液态水分管理
传输指数及整体液态水分管理能力吸引了众多技术织物制造商的关注。研究表明,使用这些数字及由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提供的“指纹”,用户可以将织物分为7个级别:防水、拒水、慢速吸收/慢速干燥、快速吸收/慢速干燥、快速吸收/快速干燥、水分穿透及液态水分管理。根据织物的最终应用将织物进行分类后,用户可以通过由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测得的指数对不同的织物进行比较。此时,人们就知道了哪种织物是最终使用环境要求的最佳织物,而不必进行繁琐的生理测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