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临近中秋,一年一度的月饼销售大战越演越烈,商家在包装上不惜血本,花样翻新。按照商家的说法,“包装成功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据说,某些高档月饼的包装费用已占售价的一半(《羊城晚报》9月5日)。包装盒如此精美,丢了觉得可惜,留下来又越积越多占地方,一些市民苦恼不已,甚至为此“心疼又头疼”——买一盒上档次的月饼,里面不知有多少银纸是用来买包装的。
月饼的包装应该多精美,这是个审美高度的问题,即使只是冲着盒子去消费一盒月饼,只要是消费者事先知情,那也是正常的消费行为。但是,如果因为月饼走“送礼佳品”的豪华路线,包装精美到让人“心疼又头疼”的程度,我们宁可把月饼的豪华包装当做是商品社会的形象工程。既然是形象工程,连带的问题就必须关注,比如环保,比如回收——因为还没有证据表明广州是个收藏大市,或者广州市民的家里都有足够的空间存放这些盒盒罐罐。
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任何商品都非常讲求包装设计和质量,糕点糖果乃至铅笔橡皮,包装盒都设计得美轮美奂,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实力和审美态度的象征。相信当我们的月饼包装精神普及到各种商品上的时候,也是我们的产品称霸全球的时候。在质量为王的今天,商品内在质量不上乘,是很难玩这些外表的招式的,一是不能长久,再者也不划算。
倘非珠宝价值不菲,楚国商人想必也不会花大成本去制作精美的包装盒。但是遇上“买椟还珠”的郑国人之后,楚国商人也许会转个脑筋,原来包装盒子也是有价值的,而且,在郑国人这样的消费者看来,包装盒价值甚至比珠宝还高。
这一点,相信跨国巨头可口可乐公司深有体会。在媒体报道中,我们不断听到有可口可乐收藏迷,热衷于收集各地不同时期出品的可口可乐易拉罐、饮料瓶,感受工业社会里审美潮流的变迁。这样的故事,不知道我们的百年月饼生产厂家是否看在眼里?
月饼包装,与其只是往豪华包装的风格上一路狂奔,倒不如在个性化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条道路,完全可以和二次利用转化为家居用品结合,以前那种简单的铁盒都可以被当做饼干罐,现在的个性月饼盒就可以变成装饰品、电话机座,书报框或者储钱缸,加上消费者的巧手人工,可以做到最好的环保,真正是美轮美奂,美盒美收。
到那时候,我可能就不坐等“送礼就送××月饼”之类,心动不如行动,我也“买椟还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