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从2008年6月1日起,沈阳开始执行国家的“限塑令”,按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禁止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记者调查】
昨日,记者走访沈城多家农贸市场以及水果超市,发现部分农贸市场和水果超市仍在使用免费超薄塑料袋。对此,不少业户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塑料袋收费较高,很多市民不能接受。
现象一:免费赠送超薄塑料袋
昨日上午,在和平区中兴街47号胡同内的一家小市场里,几乎每个档口的门脸前都挂着一沓厚厚的塑料袋,记者注意到,这些袋子都很薄,使劲儿一拉就会破。
当记者在一个水果摊位前准备挑水果时,摊主二话没说随手就扯下一个塑料袋,让记者自己随便挑。“塑料袋不收钱吧”记者问。“不收,我们从来都是免费赠送的”摊主说。“不是说6月1号之后,塑料袋都要钱了吗,你们这里不执行吗”记者试探地问。
摊主笑着摇了摇头说,这么多摊点儿谁都不收,我要是先收钱了,那肯定就没有人来了。
现象二:购物超一定钱数送塑料袋
“我每天都在漓江早市买菜,市场里提供的仍是一次性超薄的塑料袋,和以前一样,没啥区别。”昨日,家住皇姑区的市民张晓勇告诉记者。
记者在皇姑区漓江早市调查发现,业户仍在使用一次性的超薄塑料袋,记者注意到,购买蔬菜时,消费超过一元钱,业户才会免费给提供超薄塑料袋。
昨日,记者买了5毛钱的香菜,一位摊主拿起称完的香菜递给记者,“超过一元钱给袋,5毛钱不给。 ”这位摊主解释,本来5毛钱菜就不挣钱,再搭送个袋就得赔钱了。
现象三:各种蔬菜全往一个袋儿里装
昨日中午12时30分,在和平区一家农贸大厅内,虽然超薄塑料袋还在免费赠送,但是业户们明显不愿意多给塑料袋了。
在附近居住的刘义常到附近的农贸大厅里买菜,她告诉记者,“原先买菜,一把香菜、两个土豆都分别给两个袋,现在,买五、六种青菜都使劲地给往一个塑料袋里塞,挤得满满的。 ”
对此,一些摊主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塑料袋的厂家少了,所以现在进货比以前难多了,如果不控制着点儿,保不准哪天上不来货了。
业户:塑料袋收费市民不能接受
对于“限塑令”,沈城一些大型的超市、市场等场所都在严格执行着,塑料袋的价钱多在2毛钱、3毛钱、5毛钱一个。而部分业户仍在使用着不合乎规定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对此,不少业户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塑料袋收费较高,很多市民不能接受。“最开始店里的塑料袋也是收费的,一个塑料袋2毛钱一个,渐渐地,别的业户家塑料袋不收费,消费者就选择不收费的了。 ”皇姑区经营水果店的一位店主说,“因为塑料袋收费的事情,失去了很多顾客。 ”
而一些消费者也表示,环保购物不能只由消费者来埋单,购物袋应该由业户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