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柄、茎感病后,产生3~4毫米大小的黄褐色椭圆形病斑。如轮斑病(又叫黑斑病),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小点,尔后逐渐扩大成直径5~15毫米的圆形病斑,暗褐色,中央呈灰白色如眼点状,并具有同心轮纹,病斑多发生在叶脉之间,病斑中央后期可能成破孔,病斑可相互融合至使叶片变褐色而逐渐枯死,病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 褐斑病与轮斑病均由真菌引起,二者病菌的种类虽不同,但都在被害的叶片、茎上越冬,借雨水和气流传播,温湿度高,通风不良病害重。
防治方法:
其一、温室和露地摆放盆花,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株间温度,控制发病条件。
其二、及时消除病叶、病株,减少侵染菌源,可降低发病率。
其三、发病初期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即可。
